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沪科教2003课标版《1.2展示精彩瞬间》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张均伊、张惠博、郭重吉在《光反射与折射的另有概念诊断工具之发展与研究》中提到,学生会用视角的观点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当物体接近平面镜,平面镜的成像越大,且平面镜所能照到的景物范围便会因此减小;反之亦然。
在正式上课时,当把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讲完以后,我问了这样的问题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情况:一个同学身高1.6米,距平面镜2米,他的像多高?当他向后移动了2米,镜中的像高低有什么变化?
第一问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是第二问大家异口同声回答像变矮了。
杨小红在自己的论文《大中学生对几何光学中的某些概念理解的研究》中也提到,Galili、Bendall&Goldberg(1993)对27名即将从事小学教育的物理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没有人能够根据物体的位置和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出像的具体位置。学生似乎把像的形成过程与观察像的过程当作互相分离彼此独立的两个过程。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镜,所以平面镜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对于平面镜的特点学生会存在很多生活经验层面的解释。
基于前面对教学背景的分析,相关文献资料表明: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成的是虚像存在很多前概念。即使学生学习过了《平面镜成像》相关内容,在情境化的试题中依然犯了我们看来是“常识性”的错误。由此可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转变学生头脑中的固有观念,导致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将自己的前概念暴露出来。
三、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在平面镜这块很多顽固的前概念,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用POE策略,即“预测——观察——解释”策略(Predict——Observe——Explain),是在“观察渗透理论”哲学观念和建构主义、前概念、概念转变等教育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演示策略。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做出预测,并说出这样预测的理由。教师再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后再进一步做出解释。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更容易得改变自己对一个问题的前概念,达到抛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新知识的目的。
教学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认识、体验到自己视觉的局限,通过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虚像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以及虚像形成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实验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会提问、质疑、利用证据反驳他人的观点的能力。
五、教具准备:
平板玻璃、大小相同的蜡烛两个、塑料杯两个、水、不透明的白纸、直尺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虚像的形成
P——观察视频,预测杯中倒水后蜡烛的燃烧情况
O——继续观察视频实验,蜡烛在水中燃烧
E——对现象进行解释
视频与教学有机结合,控制视频的播放,与学生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