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选修3-5《3粒子的波动性》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3.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历史过程。
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阅读和教师介绍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真知的得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断得到纠正与修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一些特性和相应的事实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认识光的本质和把握其特性呢? 更倾向于哪种学说呢?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对光的认识(波动说和粒子说),分别举出有关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实验事实)。
小结:光是一种物质,它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性。原来我们不能片面地认识事物,能举出本学科或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类似的事或物吗?(化学领域物质的酸碱性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学生的辨析说明下进行归纳整理。
(1)我们所学的大量事实说明: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具有能量动量,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光又具有波长、频率,表明光具有波动性。且由E=hν,光子说中E=hν,ν是表示波的物理量,可见光子说不否定波动说。
(2)光子的动量和光子能量的比较: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P与ε是描述粒子性的,λ、ν是描述波动性的,h则是连接粒子和波动的桥梁。波粒二象性对光子来讲是统一的。
投影“史上最牛科学家合影”是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参加者,介绍一位年轻人:德布罗意。
2、粒子的波动性
受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有人提出了新的大胆的猜想,德布罗意人物介绍。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德布罗意其人。(学生搜集资料: 1924年,德布罗意(due de Broglie, 1892-1960)最早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大胆地设想,对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会不会也适用于实物粒子。De . Broglie 1924年发表了题为“波和粒子”的论文,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他认为,“整个世纪以来(指19世纪)在光学中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如果说是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法的话,那末在实物的理论中,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而过分忽略了波的图象呢”。于是,他提出:一切实物粒子都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
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从对比的对称性思考的科学思维方法出发,提出大胆猜想:光波具有粒子性,那粒子是否具有波动性呢?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有过类似的思维方法吗?(电生磁,磁生电)
(1)德布罗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