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优质课教案下载
4.知道放射性污染及其对人类和自然产生的危害,了解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
5.通过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6.渗透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建立防护辐射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三种射线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示踪原子”的应用原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放射性应用的图片,放射性污染与放防护的图像资料,相关阅读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查找、收集以下几方面的材料或信息:
1.放射性的应用(实例介绍)。
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史实资料),放射性污染的防护措施。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核反应的一种形式——衰变。比如说:具有天然放射性的92号铀,可以发生a衰变,变成90号钍元素,同时放出一个质子。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原子核反应的另外一种形式——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以及人工转变产生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和核辐射的防护。
二、新课教学:
(一)核反应
教师:1919年,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氮原子核,通过人工方法实现了原子核的转变,人类第一次打开了原子核的大门。
EMBED Equation.3
像这样人们用a粒子,质子、中子等去轰击其他元素的原子核时,都能产生类似的转变,这种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核的过程,叫做核反应。核反应的实质不是粒子与核碰撞将原子核打开,而是粒子打入原子核内部使核发生了转变。
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