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三年级下册(2014年11月第1版)《认识几分之一》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也有这一节内容,通过对这版本的对比我发现人教版比冀教版多了分数简单的比较大小。但是两个版本的教材的共同点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情景导入新课的,都是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食物”,分食物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材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再现生活中“分食物”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都是从整数过渡到分数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两个版本都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学前调研:
问题的提出;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节课是三年级的一节课,但是用的是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节课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在对学情和教材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有了我有了以下的思考:
学生在生活中的半个在数学中应该用什么数表示?
学生在观察图形时,是否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知道在一个图形中分法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表示的分数意义也不同。
折纸活动是否运用对折,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调研过程:
调研对象
我调研的是李寨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学生,共45人。
调研目的: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分数的认知情况。以及考察二年级学生是否在同一图形中能体会到不同的平均分,在折纸活动中出现的情况
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参与活动的有45人,有三个同学说用0.5表示,0人说出二分之一,说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上有一定的限制。折纸活动有37人出现对折,有五人出现把多余的纸撕掉,说明学生对于对折就是平均分有较好的生活经验。对于正方形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学生经过思考慢慢的能说出平均分了几分,思考这个问题时间有点长。
我的思考: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尤其讲授的是二年级的学生,这节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二年级学生在认识能力和生活经验上有很大的限制,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将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直观的去体会平均分,引导语言要简单明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孩子通过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来对操作活动的过程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