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冀教2011课标版《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三、教材分析:
“铅笔有多长”这节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两次测量铅笔的长,引出长度单位 “分米”和“毫米”,并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计和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长度观念,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是7—8岁的孩子,正处于通过观察、感知、形成并逐步发展空间观念的时期。他们通过一年级下期的学习,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也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对比较短的物体长度进行估测,还会用尺子准确地进行测量。而且,经过近两年的学校集体学习,孩子们已经具有初步的独立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五、教学/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估测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知道1分米、1毫米实际有多长,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用眼睛估测生活用品的长度,动脑想象每一个长度单位大约有多长,动口描述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需要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情感与技能:教学活动中需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如铅笔,这些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使学生体验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的必需并服务于生活的需要。通过小游戏的开展和小组之间的讨论,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复习旧知。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3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老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 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铅笔的长度。
师:(出示铅笔)小朋友们都有一枝铅笔,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计一下。铅笔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