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冀教2011课标版《圆锥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优质课教案下载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锥,探索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圆锥,学会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圆锥的体积。教材突出了探索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用装沙或装水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公式推导。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经历“引出问题---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探索过程,从而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数学转化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圆锥的特征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立体图形特征,学生尽管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但“圆锥的特征” 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以下困难;一、由于圆锥的高不象平面图形的高那样显性,而且容易同“母线”混淆;二、有的学生认为圆锥的侧面是由三角形围成的。针对这些障碍,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等活动,感知圆锥的特征。学生对圆锥的特征了解之后,求体积并不陌生,虽然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抽象、枯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但学生对生活化的教学知识感兴趣,凡事想探究明白,学生有积极探究的心向,并且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基础,通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的实验,学生对3倍的关系不难理解,公式的推导自然水到渠成,让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从而喜爱数学。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圆锥与圆柱的联系,培养推理思想。
3.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
学具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沙子和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今天我来认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冰激凌、斗笠、玩具陀螺,建筑,舞台灯光,圣诞树)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都是圆锥。
师:生活中,你还遇到到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生:生日帽,路障,蒙古包的上半部分,等
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课题:圆锥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究圆锥的有关知识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理解圆锥的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锥的特征。
师:回忆圆柱的特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