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苏教2003课标版《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高二理科学生
教材版本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章节
第二章第3节
一、教学设计思想
勒夏特列原理与平衡常数(K-Q关系)是认识化学平衡移动的两个不同角度,并不矛盾,各有各的价值,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更好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体现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核心价值。此外,在旧平衡被打破、新平衡被建立的过程中,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也是自然辩证法对立统一思想在平衡中的具体体现,这种对立统一的思想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体会的,在这里抛砖引玉,让学生有所感受与感悟。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对于化学平衡,天河区采取了整合必修2与选修4有关内容教学的方式。内容的整合,也意味教学目标的整合,学生从0基础开始最后要达到选修4的要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选修2要求而言,学生概念的建立与理解是尤其重要的,知识上的核心目标是认识研究对象“可逆反应”,知道“可逆反应”在宏观上表现为物质共存,微观上则是消耗与生成同时存在,从而导致“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对于选修4而言,需要学生把握本体,建立核心关联,系统提升能力表现;从学科内容分析,需要学生建立起化学反应限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规律的核心关联,理解记忆勒夏特列原理,把握平衡常数K的重要价值,还要从知识本体上理清勒夏特列原理与K-Q关系的利弊:勒夏特列原理是宏观现象归纳的经验规律,容易简单记忆与定性应用,解释力不足,用于化学平衡移动分析适用范围较窄;K-Q关系不考虑到达平衡的路径,符合热力学的学科思想,具有更普遍的解释和预测功能,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2、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完成勒夏特列原理(平衡规律)的学习,对于平衡规律的记忆与简单应用问题不大,但是还没有将思维模型化。学生对于平衡常数的理解还很肤浅,很多同学只是把平衡常数当做解决计算题的计算工具,对于平衡常数的价值(核心是K-Q关系分析)认识还不深,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平衡规律与平衡常数两者没有关联,至于解题思路也没有模型化。总的说来,知识碎片化,方法随意化现象很明显,不同学生认识方式各有不同,外显为完成不同能力任务时会有不同表现。因此,如何整合平衡规律与平衡常数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两者的联系与适用范围,将知识模型化、结构化,提升学生对于平衡移动规律的认知水平,成为迫切的需要。通过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定性、定量解决平衡移动问题的认知角度,形成特定认识角度的认识思路,发展学生的认识方式,提升能力表现水平。
课前对学生做了一个小测,从数据分析中可知,化学平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难点之一在于学生难以建构反应限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之间的关系,形成核心关联,进而难以建立化学平衡的问题结构。难点之二在于学生较难利用平衡规律、平衡常数等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需要在复习课中让学生建立起核心关联,利用K建立反应限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的关系,再利用化学平衡的相关规律完成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任务,形成自主的认识角度、认识思路,进而能在复杂问题中自主调用。此外,发现学生的规范表达也存在较大问题,因此也需要在复习课上解决学生的规范表达问题,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从定性到定量,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解决-讨论总结-思路梳理”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分析和解决平衡移动问题的认知思路,同时发展核心素养之模型认知。
(2)通过推论预测-实验探究-分析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证据推理等
核心素养。
(3)通过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原理为生活、生
产服务的学科核心价值,感受到平衡原理背后隐含的哲学思想。发展核心素
养之: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4)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
谨思维和规范表达。
四、教学重难点
用平衡常数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
五、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