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元素周期表》教案优质课下载
3、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结构”的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历程,让学生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对1-18号元素进行分类排列,分析得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与“结构”的关系,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意识。
学科核心思想:分类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实际具有总领式的作用。学生在初中和必修1对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的关系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必修1中的学习中也采用了科学分类法的应用,如把元素及其化合物分为“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初中化学中对物质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都为本节建构元素周期表打下了重要基础。而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后面探究出“元素周期律”,归纳出“位”、“构”、“性”关系结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本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较多采用了机械记忆的方式,缺乏理论的指导作用,对知识的建构不够系统,容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低。随着元素周期表及以后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1中学习了分类法,但是还未完全掌握、强化,仅仅停留在“刨堆”。学习了相关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且在初中学过一些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对元素的性质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认识是抽象的、肤浅的,对“结论”基本上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获得感到“零散”、“繁多”、“难记”。本课时要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科学分类法对元素进行周期性地排列,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证据推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四、设计思路:
我运用“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本节课直接从学生心理出发提出怎样将1百多种元素进行分类学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对1-18号元素卡片的分类排列,讨论交流得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和结构,初步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历程。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与交流去提出问题,获取知识,训练其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五、教学过程
课题 元素周期表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教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 动 设 计 意 图 ?
新课引入
投影
板书
播放短片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投影生活中常见物质,众所周知,我们衣、食、住、行等所需的物质都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那你们能全部记住这些元素吗?其实,我也不能,那我们如何运用分类法对100多种元素进行分类学习呢?1869年,在众多科学家一百多年的研究基础上,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排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才揭晓了答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张表。
板书: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