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元素周期表》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一、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化学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由“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 三部分组成。教材从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引出话题,以元素周期表为情境逐步建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周期和族的分类”最后列举出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概念。知识呈现简明扼要,但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位置的关系不够凸显,元素周期表中族的分类与排序表达得不够明晰,由位置与原子序数间的关系逻辑推理未曾涉及。将元素周期表安排在“元素周期律”之前的“先表后律”的呈现方式,旨在将元素周期表作为建构元素周期律抓手,以便更直观地建构元素周期律。
2. 学情分析
通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 的学习, 学生已初步接触过“周期”、“族”、“原子序数”等概念,但对元素周期表的相关概念和整体结构缺乏理性认识,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位置的关系缺乏深入研究。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并运用元素周期表解简单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以问题链为向导,以化学史为平台,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探究发现,促成学生自主建构“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知识和“结构决定位置,位置反映结构”的基本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养成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4.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图片: SHAPE ﹨ MERGEFORMAT 以人体完全由化学元素构成引出话题。
【问题1】化学元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资料卡片1】化学元素的发现史。
元素氢 [H]
1766年由英国的H.卡文迪许发现的。H.卡文迪许用金属铁(锌)与盐酸(硫酸)反应制得氢气。H.卡文迪许将之称为可燃空气。 178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证明氢是一种单质并命名。
元素钾 [K]
1807年英国化学家H.戴维他先用苛性钾的饱和溶液进行试验,然而得到的结果与电解水一样,只析出了氢气和氧气,苛性钾却未发生变化。于是,他想在无水的条件下电解熔化的苛性钾,他“看到了富有金属光泽、像水银的珠子一样”,这便是分解后得到的新金属。H.戴维将其命名为钾。几天之后,H.戴维又以同样的方法从苛性钠中得到了另一种新金属,命名为钠。
元素氮 [N]
1772年由瑞典的药剂师C.W.舍勒和英国的化学家D.卢瑟福同时发现。
C.W.舍勒用硫磺与铁粉的混合物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取得氮气,C.W.舍勒将其称为“浊气”、“乏空气”。D.卢瑟福研究了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气体的性质。但只认为是“被燃烧物质吸去燃素后的空气”。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确定氮是一种新元素。
学生聆听并讨论化学元素的发现,感悟科学家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人体中元素的分布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无处不在,并通过元素的发现史领略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充分感受科学态度。【过渡】19世纪初,已经发现54种元素,科学家们也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种元素,但他们更想知道的是元素之间有联系吗。
【问题2】元素有内在的规律和逻辑吗?
【资料卡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