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3)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律
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化学课堂,讲述元素自己的故事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法国人布瓦博朗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之间。
1875年,法国人布瓦博朗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镓,并且他把自己所测得的镓的性质公诸于世,不久以后他收到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一封信,信中首先表示了祝贺,但是指出了镓的密度数值4.7是错误的,应该在5.9-6.0之间,这怎么可能啊,世界上只有我的手中有一块镓,你怎么知道的比我还清楚呢?但是本着严谨的态度,布瓦博朗重新提纯了镓,最终测得密度为5.94,与门捷列夫的预言惊人地吻合。布瓦博朗心服口服。那么门捷列夫预言的依据是什么呢?
因为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元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周期王国,体会发现的乐趣。
2、设置一系列学生活动,通过探究、交流和总结,在建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量变引起质变、事物之间皆有联系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活动1:每个小组说出5中以上生活中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
我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找到了如此多元素,可见,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然而这些元素是随机说出来的,大家,能不能找出来他们之间隐藏的规律呢?
活动2:小组合作,试将1-20号元素编成一张表,展示并说明编排理由。
同学们的作品既有创造力又有美感,而且都反映了元素间的某些共同点,但有些并没有反映出元素间内在最深刻的联系。到底哪张表离真理最近呢?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来验证大家的表,请分组做三个图:
(1)原子半径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2)化合价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3)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活动3:以作图的方法,寻找变化规律(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曲线)
请每组一位同学展示你得到的曲线,并说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呈现周而复始变化。
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同学们研究发现实际上这种变化依赖于原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