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优质课下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养成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化学原理
2.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三.教学用品
锌片、铜片、碳棒、稀硫酸(1mol/L)、导线、电流表、培养皿、洗瓶、烧杯等。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实验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能量转换方式,引入化学能也可以转换成电能——间接和直接。
间接:火力发电。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弊。明显缺点:利用率低,如何改进呢?——变间接为直接
回忆电池相关内容,讨论哪类反应有设计成原电池的可能性?学生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演示实验Ⅱ】将铜片与锌片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不接导线),观察现象,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Ⅱ。
【演示实验Ⅲ】将铜片锌片用导线连接(为检验有无电流产生,在导线上串联电流计)后,再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Ⅱ。(★特别说明:上述实验室所用铜片和锌片不纯。)
【演示实验Ⅳ】用纯净的铜片和锌片重复演示实验Ⅲ。观察现象,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Ⅱ。(★注:因实验室没有绝对纯净的铜片和锌片,所以该实验就用课件代替。)
表Ⅱ:实验Ⅱ、Ⅲ、Ⅳ的现象记录
铜片锌片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演示实验Ⅱ无现象溶解且有气泡产生/演示实验Ⅲ有气泡产生溶解且有气泡产生锌为负极演示实验Ⅳ有气泡产生溶解但仍有少量气泡产生锌为负极【发现与思考】演示实验Ⅲ与演示实验Ⅳ的唯一区别在于:演示实验Ⅲ中锌片表面也有气泡,其实这是因为锌片中含有杂质所致,但并不是唯一原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为什么含有杂质就会让锌片表面同时出现气泡,其实这问题也与原电池知识有关,它牵涉到本节知识的后半部分:电化腐蚀。请大家课后先自己思考为什么。
【过渡】电流计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有电流产生就可向外界输出电功,因此这是一套什么装置?学生答。
【学生讨论2】既然上述装置是一个原电池装置,那么它就应该有正负极,请根据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判断该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判断外电路电子、电流的方向以及原电池内部电流流向及阴阳离子移动方向。
【小结】
二、原电池原理和特点:
1、正负极的定义和特点(以上述“Cu—Zn原电池”为例):
正极(Cu)负极(Zn)正负极的定义电子流入的一极电子流出的一极电极反应式2H+ + 2e_ == H2↑Zn - 2e_ == Zn2+电极反应类型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正负极所用材料和特点不活泼金属,导电、不参加反应(亦可为可以导电的非金属或氧化物)活泼金属,本身参加反应并溶解电池总反应Zn + 2H+ == Zn2+ + H2↑ (★简要提一提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的写法,下节课再作详细介绍。)
2、原电池形成原理:
还原剂(一般都是活泼金属构成的负极)通过导线将电子转移给可以导电的正极,并不断被溶液中聚集而来的氧化性离子“吞食”,从而形成电流、向外做功——这就是原电池形成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