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归纳与整理》教案优质课下载
3.能够独立找出审题的要点并做完整分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审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增强探索化学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通过对选择题审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选择题的成题特点
教学难点: 多角度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过程:
【引入】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败。因此,在高三二轮复习时,要着力培养审题能力,既是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基础要求,也是教师进行高质量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下面着重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希望能为学生二轮高效率的备考以及考前增分提供一些参考。
【讲解】
1.审题时要注意排除干扰条件
所谓“干扰条件”是指题中与解题无关,但对应试者的思维产生干扰作用的迷惑性条件。在审题过程中,只有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设问,迅速地摒弃这些干扰因素,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解题才能迅速而正确。
【示例1】 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
Fe2++2H2O=Fe(OH)2+2H+
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
A.绿色变深 B.浅绿色变得更浅
C.变黄 D.无明显变化
干扰条件:
向左移动―→误选A。因加入盐酸后,溶液中存在H+、NO,把Fe2+氧化为Fe3+,正确答案为C。
2.题干及选项关键词的审读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因此,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的具体数字或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视而不见。若抓不住“关键词语”,就意味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找不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其结果必将是答非所问。为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审题时除仔细阅读题目外,一般应圈下有关的“关键词语”,这样,就可避免漏掉问题或“看错题目了”。
【示例2】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