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重点:
维生素C的性质探究。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课
教师:20世纪初期,科学家发现,如果用只含糖类、油脂、蛋白质和水的饲料喂养,实验动物不能存活。但如果在此饲料中加入极微量牛奶后,实验动物就能正常生长。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牛奶中的某些物质是动物体内生长必不可少的。
设计意图:明确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环节二:维生素的发现史
学生:1897年,荷兰营养学家C.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
1911年波兰科学家C.丰克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议命名为“ 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为“生命胺”。以后陆续发现许多维生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发现许多维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丰克的命名延续使用下来了,只是将最后字母“e”去掉。
1929年荷兰营养学家艾克曼和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因为对维生素的发现做出重要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设计意图:了解维生素的发现史及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意义。
环节三:学生甲介绍维生素的概况(从作用、原理、分类等角度)
环节四:学生乙介绍不同类型的维生素对人体的积极作用,以及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带来的不良影响。
环节五: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与性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
分子式C6H8O6,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为190~192℃,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有可口的酸味。
教师:介绍维生素C的发现史
教师:设计科学探究:如何证明其有酸性与还原性?(提示:教材20页)
学生:利用提供的化学试剂(NaOH溶液、酚酞试液、淀粉、碘水,新鲜柠檬等)及实验仪器,自主设计实验并验证其酸性与还原性。
学生实验并汇报: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柠檬汁,红色逐渐褪去,证明维生素C有酸性。向淀粉与碘水的蓝色溶液中滴加柠檬汁,蓝色逐渐褪去,证明维生素C有还原性。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学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