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优质课教案下载
知识建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对于一个考试命题的热点纵穿横联进行网络化、系统化、结构化的梳理,达到知识的有序储存。
方法观念的建构:优化解题思路、提炼解题思路思维模型,重点训练学生读图、析图接纳信息、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深刻讨论,使学生建立平衡思想,强化化学反应的平衡观等化学观念的渗透。
二、考情分析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原理,也是高考考试命题的热点,它的理解掌握对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学习和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考考纲对本部分内容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2)认识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3)理解化学平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5)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反应原理抽象,对学生信息接纳、分析、整合能力要求较高,成为学生高考失分的重灾区。对于本专题复习计划2课时,其中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重点进行题组训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会对具体的化学平衡状态判断。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有关平衡移动的问题。
(3)理解化学平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特点,能
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化学平衡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先关问题的解决提升应用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移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另类思维能力。
(2)通过对化学平衡理论的复习,培养学生学会讨论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深刻讨论,建立平衡思想和观念。
(2)通过化学平衡例题的讨论,形成多方位的或换位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建立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读图、析图接纳信息、分析整合信息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
环节一:展示考纲,明确任务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认识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3.理解化学平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