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结束语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高一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化学学习,已经了解简单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他们渴望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掌握研究物质结构及性质的学习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设置情境,解决问题,实验探究,推理验证等方法获得新知识。
三、 资源利用
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了解苯的结构及发现。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苯的结构和性质。 四、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苯的物理性质,猜测分子结构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通过苯的结构分析推导苯的性质,渗透有机化学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关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
会的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难点:掌握探究苯的分子结构方法。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问题一: 新装修的房屋让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播放新闻报纸,
了解苯使人中毒的原因)。 设计意图:以环境污染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以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苯的物理性质 (展示样品,结合苯的发现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小结: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5.5℃ 沸点:80.1℃,易挥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闻等体验环节并结合资源,小结苯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苯的分子结构 1.猜测结构 实验测得苯的分子式为:C6H6 . 学生讨论交流: 问题一: 1.根据分子式C6H6,它属于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 2.不饱和烃有哪些典型的化学性质?苯有吗? 问题二: 想一想: 结合乙烯的性质设计实验证明苯的结构中有无不饱和键? 2.、实验探究 苯分别和溴水,酸性KMnO4溶液混合,观察溴水和酸性KMnO4 溶液是否褪色。 结论:苯与酸性KMnO4 和溴水都不反应,由此说明苯中不存在与乙烯类似的双键。 介绍凯库勒在1866年提出三点假设(提前预习科学史话) (1) 苯的六个碳原子形成闭合环状,即平面六边形。 (2) 每个碳原子均连接一个氢原子。 (3) 各碳原子间存在着单双键交替形式。 3、苯的真实结构 实验测得:C-C 键长为 1.54×10-10m C=C 键长为1.33×10-10m (学生合作交流,小结) 结构特点: (1)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2)6个碳原子之间的碳碳键是完全相同的,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小结苯的结构: 分子式:C6H6 (指明凯库勒式已失去原有意义,但保留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苯的分子结构猜测,实验探究验证,分析推理得出苯的分子真实结构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有机物结构的自主学习方法。 问题三:猜一猜:根据苯的分子结构推测苯会有哪些化学性质? (难氧化、易取代、可加成)
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取代 想一想:向上图装置a中先加入一定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溶液,再加入还原性铁粉。b中加入AgNO3溶液 实验现象:观察到烧瓶中溶液呈沸腾状,锥型瓶口产生白雾,瓶内产生淡黄色沉淀。 讨论:1.装置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管b的作用是什么? a.溴代:(超链接苯的溴代的实验视频) ①苯与溴的取代反应需要催化剂。 ②溴为纯溴,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但苯可以通过萃取使溴水褪色。 ③生成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无色;油状物。 b.硝化: ①反应温度50°~60°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 ② 浓硫酸作用是催化脱水 ③硝基苯是一种带有苦杏仁味、无色油状的液体。 2.苯的加成 3.苯的氧化反应. a.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明亮,冒浓烟。 b.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小结:苯兼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得性质,没有饱和烃稳定,但比不饱和烃稳定。 设计意图:通过溴代实验现象分析,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利用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思维能力.
(三)内化提高,知识运用
练习: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6个碳原子彼此连接成为一个平面 正六边形的结构。 B、苯环中含有3个C-C单键,3个C=C双键 C. 苯可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 苯不具有典型双键,但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消化新知,巩固提高,突破重难点。 (四)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他的分子是平面六边形结构,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共价键。性质介于烷烃与烯烃之间。 (五)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写一篇关于苯在生活中存在和污染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运用于社会。并指导生活。 (六)课堂反思: 我设计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是: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苯的物理性质。通过猜想,讨论,实验验证的方式学习苯的结构,在由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能力。从课堂效果看,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通过学习领悟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逻辑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有: 1.注重了学习思维的培养。对苯的结构学习采用了层层递进的设疑。让学生进入猜想,有实验引发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感悟学习方法。学生体验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意境。 2.注重学科思想渗透。由苯的结构节与烷烃与烯烃之间,得出苯的化学性质也介于烷烃与烯烃之间。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3.在练习感悟中,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他们讨论交流,感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解决问题域矛盾中,培养学科思维,达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