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选修四《本章自我评价》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三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鲁科2003课标版选修4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本章自我评价。该节内容具备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行为有一定认识,但是对不同行为之间的联系理解的不够深入,更不具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去理解该知识的经验。教学目标能够基于证据,推理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行为
能够定量表达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平衡常数K
能够根据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行为的规律建立模型教学重点基于证据,推理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行为;能够定量表达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平衡常数K;根据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行为的规律建立模型
教学难点定量表达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平衡常数;根据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行为的规律建立模型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从化学核心素养的视角进行章节总结,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化学核心素养相结合,打破传统复习课知识点的堆积,从学科思维层面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块一:基于证据,定性推理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行为环节一:基于证据推出电离行为。
以问题导入。设问:
一杯盐水,一杯糖水,均为无色透明,你有什么办法确定烧杯中溶液的粒子种类?
学生思考直接由问题引出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行为环节二:基于证据推出溶解行为。
在环节一的基础上追问:如何证明Mg(OH)2 、Al(OH)3 存在溶解平衡?
1.滴加酚酞验证
2.定量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数据计算能力
环节三:基于证据推出水解行为(化学反应行为)。
在环节二的基础上追问:加入NH4Cl溶液能否促进Mg(OH)2 的溶解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
板块二:定量表达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平衡常数K根据上述环节三实验结论,定量分析Mg(OH)2 + 2NH4+ ? Mg2+ +2NH3.H2O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程度的大小?
学生利用平衡常数定量计算让学生深刻体会平衡常数的意义,体会定量思维在定性推理中的重要作用板块三:根据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行为的规律建立模型
构建模型,突破高考难点
以高考真题为范例,引导学生建模解决问题学生分组完成,并由学生上台讲解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实用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