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八年级上册《15.1轴对称图形》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或“垂线段最短”。
难点:如何利用轴对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熟悉情景。
教学过程:
探究一(点与点之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故事引入:唐朝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中写道:“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诗中就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古时候有位将军,每天从军营回家,都要经过一条笔直的小河。而将军的马每天要到河边喝水,那么问题来了,
问题:怎样走才能使总路程最短呢?
2、方法探究:更简单的情形——当A、B在l异侧时.
归纳知识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解决引入问题——利用轴对称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
4、真题演练
例1 (2017.天津)如图,在△ABC中,AB=AC,AD、CE是△ABC的两条中线,P是AD上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度等于BP+EP最小值的是( )
A.BCB.CE C.AD D.AC
5、问题延伸——线段之差最大值
在直线l上找到点P,使PA-PB取最大值.
学生思考归纳出知识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当P、A、B三点共线时,PA-PB=AB取到最大值)
对于A、B在直线异侧的情形,感受利用轴对称将问题转化成两点在直线同侧情形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对于这类线段之和(之差)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6、真题演练
练习1(2018.东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两点A、B,其坐标为A(﹣1,﹣1),B(2,7),点M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若要使MB﹣MA的值最大,则点M的坐标为 .
二、探究二(点到线——垂线段最短)
1、知识回顾
问题:如图,直线l外有一定点A,点B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什么时候线段AB长最短?
2、例题分析
例2 如图,点P是Rt△ABC斜边AB上的一点,PE⊥AC于E,PF⊥BC于F,BC=6,AC=8,则线段EF的最小值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