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同时根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标志的学习方式为主,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对话、互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基于以上要求和目标,我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观”“思”“问”“用”。
1.内容
根据材料编题并用方程解决问题.
2.内容解析
网购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其中的购物方案选择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新闻报道中的统计数据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多是具有开放性的综合问题,所以对这类问题的探究是“数学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需要.本节课是第三章的数学活动,设置这一探究的目的不仅是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更是通过编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材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个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方程,分析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活动1中的核心问题是寻求购买数量与实付金额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的本质是变化和对应.活动1可先从特殊情况入手,体现特殊到一般地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的思维活动过程.计费问题中建立方程模型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应用分类思想对不同情形分别进行分析;二是发现并利用相等关系确立方程模型.其中分类思想是解决综合性问题时的重要策略,需要学生在适当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分类意识和确定分类节点的能力.活动2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报道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依据数据编题并用方程解它们,是较高的活动内容,有较大的开放性.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
1.目标
(1)体验分析材料、提出问题和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感受从特殊到一般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经历以下过程:活动1分析材料,通过分类讨论将计费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解决方程问题、利用方程问题的结论解释计费变化情况,从而最终得到整体的购书方案选择; 活动2用方程表示出去年人均收入(或支出)和今年人均收入(或支出)之间的关系,并解决方程问题.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体会在较为复杂的情境中寻找一般规律,把复杂问题分解,从其中的特殊情况入手,再扩展到一般,最后由整体总结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模式;学生需要体会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观察材料→独立思考→师生问答→归纳运用,经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猜想验证、归纳运用这些数学活动,从不同视角观察问题、发现规律,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对下列方面有所体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分类讨论;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初步选择分类关键点;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方程的建立对问题整体分析的重要性;借助图表分析问题的优越性等.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比较熟悉在一些典型问题中应用方程模型,而对于“计费问题”这样的综合性问题,容易无所适从或片面理解.学生一般可以发现“购买方案”的选择要依赖于“购买数量”的变化,要根据数量分类讨论,但缺乏系统有效的分类方法,会出现分类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学生对于购书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更习惯于使用生活化的原理和语言去解释,如“实际金额的多少、增长的快慢”等,而缺乏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然后利用数学原理来解释问题的意识.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七年级的学生正经历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的时期.实际问题与方程貌似简单,但要编制和解决问题并不容易,哪怕是对已经学习过方程的学生来说,依旧可能存在问题.更何况,这堂课的定位是对编题和解题的领悟,这应该是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时不曾意识到的内容,所以,依旧可以挖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材料提出可用方程解决的问题.
本节课将围绕编题和解题的学习,向学生展示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问题从哪来?问题如何解决?方法怎么用?采取学生互问互答的方法进行展示、归纳,最终使学生有所收获.
1.数学活动1
情境导入:四月里,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却很有意义的节日,你知道是哪个节日吗?
它就是4.23世界读书日.今天,向大家推荐两本书:《偷影子的人》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材料 1
问题1小明在网上书店为我们班购买图书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请尝试依此提出数学问题.
师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材料1中的信息尝试提出问题.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
果.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步骤和方法.用学生互问互答、小组积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示和回答问题.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材料,会从购买数量和实付金额两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进行思考和推理,提出将方程应用于实际的问题.提出的数学问题很多,下面是几种常见问题:
(1)购买1本书要付多少钱?(具体的购买数量,如1,2,3等)
(2)购买4本书至少要多少钱?(注意到“满100减50”的信息)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1.巩固性作业
教科书复习题3第10题,第11题.
2.提高性作业
依据材料1,2提出更多与方程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在班内交流.
3.放飞性作业(阅读经典)
某校七年级(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园,其中(1)班有40多人,不足50人.经估算,如果两个班都以班为单位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0元.请依此编题并解题.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是否能从材料中挖掘有用信息,提出与方程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