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1.内容
活动1:阅读一段选自新闻报道中的统计数据,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某些数据.活动2: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进一步根据规律,用一元一次方程求杠杆平衡状态时的物体位置.
2.内容解析
活动1,学生结合统计内容,得到一些信息,再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某些数据.其核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求出结果并解释问题,也就是数学建模的思想.活动2,通过动手操作,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发现规律,再运用规律,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发现规律.
1.目标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2)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发现规律.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合作交流,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阅读题目,分析题目中的量,分清已知量、未知量,设未知量为,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出方程,能解释实际问题.活动2的方程中为字母,其中为已知数,学生要正确解出.
目标(2)是活动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学生解题过程中,体会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求出结果并解释实际问题;在实验操作中,从记录的特殊数据入手,再扩展到一般,感受由一般到特殊的发现规律的方法.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思考,敢于表达,合作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活动1中的题意理解,“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不容易理解,学生充分理解后才能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活动2,学生要在操作中分析哪些数据需要记录,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学生需要一步智能手机,教师录制微课,提前发布在UMU互动上,制作PPT,从物理实验室借杠杆的相关器材.
数学活动1
统计资料表明,山水市去年的人均收入为11664元,与前年相比增长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
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山水市前年居民的人均收入为多少元?
(2)在山水市,去年售价为1000元的商品在前年的售价为多少元?
师生活动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由多名学生发言,理解“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小组合作,解决(1)(2)问.将分析解题的过程写在学案卷上,并拍照上传至UMU互动,由小组代表展示解题过程.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理清思路,题目中涉及了哪些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三个量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将未知量设为,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师生共同总结活动1,列方程解题的步骤是什么?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
数学活动2
用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和一些等重的小物体做下列实验:
(1)在木杆中间处栓绳,将木杆吊起并使其左右平衡,吊绳处为木杆的支点;
(2)在木杆两端各悬挂一重物,看看左右是否保持平衡;
(3)在木杆左端小物体下加挂一重物,然后把这两个重物一起向右移动,直至左右平衡,记录此时支点到木杆左右两边挂重物处的距离;
(4)在木杆左端两小物体下再加挂一重物,然后把这三个重物一起向右移动,直至左右平衡,记录此时支点到木杆左右两边挂重物处的距离;
(5)在木杆左边继续加挂重物,并重复以上操作和记录.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再收集一些数据资料,想一想利用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能否从中再计算出一些新数据.
平时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训练,而数学活动课,更开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工具,所以,这一课,学生和我都是很期待的。
活动1,“与前年相比增长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不好理解,学生能感觉到是物价有上涨,通过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启发,学生更具体的意识到,物价上涨了8%-6.5%=1.5%。学生发现阅读新闻内容,都需要一定的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2,动手操作,记录数据,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规律,也就是物理中的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又运用规律解题,进行了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学生发现,学习其它学科,发现规律、推导公式都要以数学为工具,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以及对学科交叉学习的认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用日常语言解释数学问题,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