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布鲁纳主张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同时《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本节课力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努力完成概括,在活动中积极运用新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本节课学习的主体.
1. 教学内容分析
“有关线段的计算”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容,本节课是有关线段的计算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画图等相关知识,基本明确了线段的长度的得出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深入培养学生们观察、归纳的能力,再一次实践由特殊到一般的合情推理。这不仅是有关线段的计算的重要方法 ,也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2. 学生情况分析
本校是普通的中学,我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对数学学习都有一定的兴趣。而且,通过这一段对一系列整式的乘法性质的推导,学生们基本明确本堂课的结构,明确在性质的推导过程中自己应该做什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但是由于整式的除法性质是截至目前学生遇到的计算,所以教师要在关键时刻加以指导。
根据《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进一步理解线段的和、差、倍、分的关系;
2. 能够根据条件设合适的未知数,进行线段和、差、倍、分的相关运算;
3. 会求线段的长和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感受竞争.
教学重点:根据条件设合适的未知数,进行线段和、差、倍、分的相关运算
教学难点:图形的观察
教学方式:探究式.
教学手段:ppt课件.
复习引入
1. 已知线段AB=60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线段AC的长为 cm.
2. 已知线段AB=60cm,点C是线段AB的一点,且AC:BC=2:3,则线段AC的长为 cm.
3. 已知如图,点C和点D分别是线段AB上的点,且将线段AB分成3:4:5的三部分,若线段AB=60cm,
则线段AC的长为 cm.
探索新知
典型例题1:已知:点C和点D分别是线段AB上的点,且AC:CD:BD=3:4:5,点E段AB的中点,
若线段ED=2cm,求线段AB的长.
变式1:已知:点C和点D分别是线段AB上的点,且AC:CD:BD=3:4:5,点E段AB的中点,
求线段ED与AB的数量关系.
变式2:已知:如图,点C、D、E分别是线段AB上的点,且AB=4AC,AB=3CD,点E为线段AB的中点,求线段DE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课堂练习或作业:
通过逐层练习,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