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音乐教材同步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十九节。新授课,所教内容为冼星海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本课重点欣赏1、4、7篇章,课时安排为一课时。高一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欣赏能力。但热衷流行音乐,对冼星海的音乐作品缺少认识与了解,所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新音乐运动及其代表人物的情况,尤其是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冼星海对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影响。本节课依据教材要求,认真贯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开阔高中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一课以音乐与历史为主线,通过分析冼星海及其作品中音乐要素的运用,提高学生理解作品风格的能力,使学生懂得音乐风格对表现音乐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欣赏《黄河船夫曲》,教授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欣赏《黄河大合唱》1、4、7篇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习掌握的鉴赏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来自主学习,通过聆听、对比、分析等学法,梳理归纳出音乐要素,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学生想象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音乐审美体验和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2、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通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和时代背景,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对冼星海音乐风格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他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2、通过分析《黄河大合唱》1、4、7篇章,教授学生鉴赏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导学生感悟作品饱满丰富的情绪变化,以及作曲家要透过作品传达的坚毅品质,充分感受作品内涵。

教法:

创设情景教学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

学法:

聆听、分析、对比、归纳是学生的主要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黑板、课本。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比一比(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这样设计,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掌握了解鉴赏音乐作品的方法,以便学生能自主学习)

1、师激情导入: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是我们老祖先的求知模式,也是他们自我修养的一种途径。同学们一定也去过很多地方领略到祖国的大好山河吧?(PPT出示黄河动态图)学生描述黄河的特点(雄伟壮观、奔腾呼啸)。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同学们猜猜在我国的黄河流域有什么独特的劳动,又产生了哪种具有鲜明特征的艺术形式?引出船工号子。

2、欣赏《黄河船夫曲》(这一环节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熟悉的民歌入手,学会分析歌曲)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实质上是教授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从歌曲曲式、情绪、速度、力度、体裁、演唱形式、歌词特点等方面来欣赏,通过专心聆听,总结出音乐要素。(这是一首由陕北歌王王向荣用方言演唱的当代歌曲。音乐情绪粗犷豪迈,两段体结构,歌词采用问答形式分为上下两阙,上阕设问,下阕酬答。简单质朴,意义深远)

3、黄河与长江一起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见证了我们民族的沧桑巨变,荣辱兴衰,很多文人墨客、先贤志士都留下了歌颂赞美黄河的作品。今天的音乐鉴赏课我们将一起走近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他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并重点欣赏1、4、7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95页快速浏览,教师板书课题。

4、对照196页《黄河船夫曲》歌词欣赏这首《黄河船夫曲》,听听两首歌有什么异同。(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当代音乐与近代音乐的不同,切入主题,导入《黄河大合唱》。播放音乐师生聆听,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感受来对比、分析。这两首歌都采用了船工号子做基本体裁和音乐动机。这是一首近代音乐,混声合唱,单三段体。第一段展示了在惊涛拍岸的黄河激流里,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恶浪搏战的场景,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第二段速度放慢,节奏拉宽,展现的是船工即将到达河岸的欣慰,预示着中国人虽然处在水深火热中,却也看见了胜利的曙光;第三段速度从快到慢,力度从强到弱,暗示着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这也象征着革命的不断性。)

二、讲一讲,唱一唱(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讲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体验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通过满含深情地演唱,更进一步感受歌曲起伏跌宕的饱满情绪,触动学生细腻的内心,着力体会为什么《黄水谣》是整部作品的矛盾呈示部,为什么会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板书词曲作者(PPT展示光未然和冼星海照片),鼓励学生讲述作者和作品创作背景。1938年冬天,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日子,著名诗人光未然随军撤退,行军至大西北黄河岸边时,诗人被黄河奔腾咆哮的壮丽场景触动,于是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和高涨的爱国主义爱情,写出了大型诗朗诵“黄河颂”。在山西吕梁游击区,诗人不幸坠马受伤,他的好朋友,时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去看望他。在病床上,光未然为星海深情地朗诵了这部诗,星海激情澎湃,在延安的窑洞里,用了六天时间就写出了这部中国第一部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教师补充: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公学礼堂进行首演,5月11日为庆祝延安鲁艺成立一周年由星海亲自指挥鲁迅演出队再次演出,反响巨大,很快传遍全中国,成为抗日救亡的主题歌。

相关资源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