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音2003课标版《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黄河》,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中自己谱曲最早的优秀作品之一,是沈心工创作歌曲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首,约作于1905年。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紧凑的节奏与附点音符的多次运用,使中音区的旋律带有一种悲壮萧瑟的意境。第二乐段音调高亢激越,节奏先紧后宽,最后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主音上,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送别》,曲调取自美国音乐家奥德维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填词。歌曲表达了送别亲友时凄凉、哀伤的景与情。70年代拍摄电影《城南旧事》中,此歌作为电影的主题歌,至今仍久唱不衰。
教学目标:
1、聆听、演唱歌曲《黄河》、《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的风格及特点,能在讨论、探究中对学堂乐歌的社会价值以及在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产生的影响。能通过创作活动,体会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
3、认识、了解沈心工和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以及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重点:
赏析学堂乐歌的代表作,感受其风格及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龙的传人》、《乡间的小路》片段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时候、在哪里唱过这些歌曲?
视频:简要了解新式学堂、学堂乐歌
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歌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
沈心工《黄河》
视频欣赏作品,了解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创作背景,加深学生的认识,为之后的欣赏做好情感铺垫。】
完整欣赏作品
分段演唱、比较分析作品
A第一段: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紧凑的节奏与附点音符的多次运用,使中音区的旋律带有一种悲壮萧瑟的意境。
B第二段:音调高亢激越,节奏先紧后宽,最后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主音上,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