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二年级下册(2013年10月第1版)《1、按不同标准分类》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创设分类的情境,复习铺垫并揭示课题:按不同标准分类。
课件出示主题图。提问:这是小明拍的校园一角。图片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追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引导:小朋友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多,有的想知道……,有的想了解……(课件出示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弄清楚各有多少人;而要知道人数,我们首先得把这些人分分类。提问:你准备怎么分类?(同桌讨论)小结:在这里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按身份不同,分成 2 类;按不同活动分类,分成3类;按性别分类,分成2类。
这样的设计看似流畅,但分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体现得不够明显。
于是进一步研读教材,体会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也就是说统计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从问题出发进行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价值。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统计价值首要的就是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需要收集数据。因此,这一现实情境中的分类与一年级时学习的分一分是有本质区别的。这里的分类是在统计背景下的分类,所以要突出两点:一是分类要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二是分类的对象是数据。
因此,教学时就不能只停留在问学生“你准备怎么分类”上,而是要根据问题的需求来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好,我们一起到“童心园”看看,仔细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人?在干什么呢?
生: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他们有的在老鹰捉小鸡,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我想知道学生有多少人?老师有多少人?
生2:我想知道捉老鹰的有多少人,看书的有多少人?
(省略)
师:综合大家的问题,老师整理这些问题来研究。(贴出三个问题。)
师:要弄清这些问题,就要先将图中的人物分类整理,你打算怎么分类?比如,根据第一个问题?
生:按照学生和老师分成两类。
师:按照老师和学生分类后,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解决?
生:因为这样分类不知道参加各种活动的有多少人。
师:那么把图中的人怎样分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按参加的游戏进行分类。
师:说的好!就是要把图中所有的人按游戏的种类分一分。
师:如果想知道是男的多还是女的多,又该怎么分类?
生:把图中所有的人按男女分成两类。
师:的确,根据不同的问题,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贴“按不同的标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