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小学数学教材同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认识克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苏教2011课标版《2.认识克》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信息化使用与分析一、创境引趣,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回顾上一课时所学 “千克”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复习回顾。回顾,想想上一课时所掂一掂的文具盒与铅笔的重量。图片展示带领学生回顾“质量”、“千克”是什么。 通过回忆观察所带文具,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千克”内容。用“千克”计量较轻的文具合适吗?通过观察,思考,回顾用“千克”计量较轻的物品不合适。课件动画

随教师问题展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本科想要研究那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思考并说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思维导图、遮罩功能根据学生答案,现场随机生成学习目标。二、亲身实践,体验探究感知认识克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掂一掂2分硬币,感受1克的质量。轮流掂一掂,并谈谈感受。课件展示生活中重1克的物品有哪些。再掂一掂较轻的一些生活物品,感受用克做单位物品的特点。分组掂一掂,感受,观察并汇报物品质量。

蒙层功能按学生所答,随机擦出物品质量,并揭示“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辨析千克与克的关系从两袋500砂糖的加法中,引导学生生成1000克=1千克”的单位换算,注意断句通过计算,和思考,自主推导出换算公式教师利用课件动画和蒙层功能,随着学生的推导,依次出示归纳学生结论拓展认知:1千克=1000克从一本课本200克,基本课本1千克,拓展学生思考维度计算几个200相加等于1千

克隆功能,快速完成加法的结果,引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阶段性练习通过对比天平两边同样重的物品,说出右边物品的重量,进一步巩固千克和克的单位换算观察,汇报利用蒙层功能,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擦出不同物品重量归纳小结通过学生自主归纳后,辨析填空活动,引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内化自主归纳总结,多人多次上台汇报利用选词填空功能,每次随机打乱答案,在学生切实认知本科所学后,才能真正完成填空认识几种常见秤认识盘称,并能读出物品重量回忆介绍盘秤个部分名称与功能,以可乐的质量呼应前后内容,简单讲解读数方法,观察,并练习读数利用互动白板的拖拽移动功能,随机讲解盘秤;利用蒙层功能出示答案比较几人体重通过读出体重秤体重单位巩固千克的使用方法,有通过比较体重,初步渗透质量单位的比较大小内容读数,并比较大小

利用蒙层功能,随机生成,并利用移动和书写功能进行讲解批注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基本练习称量水果,猜猜物品的质量是多少称量不同重量的水果,通过游戏化的展示,巩固内化学生对克和千克的使用环境的理解观察,

猜一猜利用移动和层级色差,带给学生新鲜感和视觉冲击,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在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质量单位使用环境后,选择克或千克为单位完成填空。完成填空利用互动白板的选词填空功能,让选单位填空,趣味化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判断单位是否合适通过小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随机选人参加游戏

利用判断对错游戏让课堂进入新的高潮,在临近下课,学生进入疲乏期时,又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巩固聪聪的信通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开展找茬活动,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认真阅读,并找出错误根据学生的发现,利用互动白板的放大镜和书写功能,批注出错误并讲解四、课后总结课件展示总结填空题,点选薄弱学生完成填空,考察学习情况自主归纳总结,上台汇报利用移动授课功能,拍摄学生作品,上传互动白板展示。五、拓展延伸数学百科揭示生活中常用质量单位与克和千克的关系,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渗透数学生活化课件展示【教学反思】“克与千克”的教学与以往的长度单位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长度单位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学得知识,而克与千克的内容则是依靠学生手的感受来感受1克与1千克的质量,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的。针对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体验,感知。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和体验中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感受。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我听到过,过眼云烟;我看见过,历历在目;我做到过,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由此可见,体验与感知对新知的感受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机会,让学生在游戏、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