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苏教2011课标版《●间隔排列》教案优质课下载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如果排成一行,两端物体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的多1个,或者说排在中间的物体个数比两端的少1个”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正方形与三角形磁性贴片各15枚;作业纸50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活跃课堂气氛
1.谈话:同学们,知道怎么称呼我吗?你怎么知道的?今天姜老师要给大家上节数学课。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这部影片中的四个主人公是谁,说说看?大家猜猜看,这四人中,姜老师最崇拜的是哪一位呢?(让学生猜测,同时引导或表扬学生大胆发言,声音响亮。)
2.激趣:其实老师最崇拜的是——猪八戒。哈哈!再来猜猜看,老师为什么这么喜欢猪八戒呢?(提示:观察一下姜老师的体形,想到了什么呢?)我从小就很瘦弱,一心想让自己壮起来,到目前为止,老师为了这个目标已经奋斗了47年,但效果还是不明显。
3.小结:刚才,大家在回答老师问题时,不仅使用了观察的方法,还使用了猜想的方法。其实,观察与猜想——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两样看家本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多观察,多猜测。今天我们就比一比,看看谁的观察力、猜测力最棒!(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设计说明】教师借班上课与常规上课有所不同,因为上课环境陌生和不熟悉老师的教学常规,所以学生常有怯场心理、注意力涣散、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等相关表现。课前谈话能有效帮助学生缓解紧张压力、熟悉学习环境、渗透学习方法,并起到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等作用。因此,课前谈话,是教师借班上课时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1.利用猜图游戏,初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1)引导:大家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1个圆),你看到了什么? (再出示1个五角星)现在呢?(又出示1个圆)再看,(再贴1个五角星)再看看。那你们猜,下一个出现的会是什么图形呢?(学生边猜测,教师边用课件验证是否正确。)学生逐个猜测,共猜测四次。
(2)启发:(教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猜得真准!哪个小神童说说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规律,并说说规律是怎样的?)(板书:规律)
(3)小结:一个圆一个五角星、一个圆一个五角星,这样依次排列着,像这样(指着图形串),一个隔着一个,我们称它为“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我们就叫它为“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4)追问:请比较一下,哪一种图形多呀?你是怎么判断的?(有的学生可能是数出来的,这时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数一数,还有别的方法吗?)
(5)小结:一个圆一个五角星,一个圆一个五角星,我们可以说,这两种图形是一一对应的。(板书:一一对应)用这种一一对应的办法,我们很容易得出这两种图形是一样多的。(多媒体演示:在一一对应的每组图形上面圈一圈)
2.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1)提问: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谁能够举出例子来?(学生联系生活举例子)
(2)展示:老师也找到一些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
【设计说明】在教学中,学生常常对“一一间隔”概念的理解有点困难,原因在于生活当中“间隔排列”的现象有很多:有多种物体一一间隔,也有整体间的间隔排列。因而,如果不解决好这个概念,将会给后面的探索规律造成一定的困难。这里,教师开展了“猜图游戏”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却很直观、很形象地给学生提供了间隔排列的一个典型实例,引导学生从认识“一个一个”到“一个隔着一个”,再到认识“一一间隔排列”,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间隔排列”这一概念。由于数量上不够多,类型上也不够丰富与典型,所以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列举、交流生活中间隔排列的现象,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体现规律存在的普遍性和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
3.利用多种素材,深刻理解一一间隔排列
(1)操作活动(教师准备正方形与三角形贴片各10枚)
第一题:用4个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摆一排,摆成一一间隔排列。能做到吗?
第二题:用4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摆一排,摆成一一间隔排列。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