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三年级上册(2014年7月第1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信息的多向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量、估、画等手段,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感知毫米、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发现了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开放性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创造,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内容分析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度量技能的基础之上教学的。教材的编排有以下几个意图: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必要性;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进一步学习新的长度单位;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分米、毫米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最后两个长度单位。有必要将所学过的长度单位和学生一起整理,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前测题目:(内容略)
前测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长度单位“千米”、“米”和“厘米”的基础知识,能联系生活中的物体来感知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能够较好地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接触过,但他们手中的尺子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到底1毫米有多长学生并说不清楚,与其它的单位有什么关系也不知道;对于分米,学生有一定的厘米知识做基础,虽然没有听说过“分米”这个词,但他们对10厘米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对于“分米”“毫米”的这两个长度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比较困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设计比较丰富的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米、毫米的观念。
3.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从 “量一量、估一估、说一说”等几个环节安排的。通过日记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解决问题,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PPT制作的课件,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观察,为学生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感性认识。
4.技术准备:教具:课件。学具:小棒、直尺、硬币……
三、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动手实践等活动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借助形象的方法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积累度量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借助平板电脑自主学习,了解数学文化,通过数据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实际获得。
4.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长度单位表象,能够选择适当工具进行度量,积累度量经验。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建立长度单位表象,积累度量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措施:在活动中借助直观学具在头脑中建立单位表象;借助形象、直观的手指掌握5个常用长度单位及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测量、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积累度量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依托平板电脑学习数学文化,进行展示交流、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宽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3′)
师:前两天宋老师看到一名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同学们听听,看看你们发现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