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认识11—20各数》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3、通过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产生的需要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建构“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设计:
一、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尝试20以内的数数,初步感受生活中“10个一是1个十”的应用。
1、创设给小朋友们贴笑脸的情境,让学生在数笑脸的过程中进行20以内的数数练习。
小波14个笑脸。先数到14个,引出10个笑脸可以换一个大拇指。接着一个一个数,一直数到14。小红18个笑脸。学生在数的过程中自觉运用将10个笑脸换成一个大拇指,再接着数到18。小美8个笑脸。强调要10个笑脸才能换大拇指。 小西、小丽都是13个笑脸。不同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体会把10个笑脸换成1个大拇指数数更方便。
2、介绍数学文化。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和生活中记数时就想出了像这样的方法。他们用石子来记数,数一个物体,就在地上放一块小石子,这样下去,小石子越来越多,怎么办呢?他们也想出了个办法。有了10块小石子,再把它们换成一块大一点的石子,表示已经有了10个。这种方法好不好?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到20,是有这种能力的。所以在笑脸的出示时就让学生练习数数,整体回顾20以内的数,渗透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1”的观念。实际生活中10个笑脸换1个大拇指的事例和祖先在劳动生活中将10个小石子换1个大石子的记数方法既是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是让学生初步直观体会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二、动手操作,直观理解11的意义,初步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尝试摆11根小棒。
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思考怎样摆可以像刚才那样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1根。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互相看一看。
全班交流不同的摆法。直观感受将10根小棒堆在一起看得最直接。
师:把10根堆起来和把10个笑脸换成1个大拇指、把10个小石子换成1个大石头一样,都是想直接告诉别人这有10个不用数了。其实我们还可以把10根小棒用橡皮筋捆起来。和1根放一起,一眼就看出是11根。我们也动手捆一捆。
学生数出10根小棒。教师示范用橡皮筋捆小棒。学生尝试捆一捆,鼓励同桌互相帮忙。在1捆的右边放1根。
【让“大拇指”和“小石子”的经验迁移到摆小棒活动上来。】
2、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把10根捆成1捆,10根和1捆是什么关系呢?
同样是10根,一根一根地数,10根有(10个)1根。10个1根可以看作10个(一)。
把它捆起来1捆就有10根,可以看作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请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笑脸和石子的启发下,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摆11根小棒,怎样能一眼看出是11根。在学生一致认同将10根小棒堆在一起读数比较方便时适时介绍捆一捆、几个一、1个十,使学生从对“10个一是1个十”的无意识建构上升为有意识建构。】
三、动手操作,理解十几根就用一捆加几根,加深“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