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西南师大2011课标版《平均数》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在交流中,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创设故事情景,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愿意助人为乐吗?(愿意)
师:那请孩子们帮忙解决两个小朋友的争吵愿意吗?(愿意)
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究竟起了什么争执。(课件出示)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有危险吗?(孩子们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孩子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但是我想肯定还是有很多孩子的心中同平平一样,想为什么会有危险呢?那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起帮平平解决掉这个疑问还不好?虽说平平有疑问,但是他想还是小心为妙,就对均均说:那我们就不下池塘捕鱼,把小伙伴一起叫来开展一场钓鱼比赛吧!
[说明:由两个孩子的争执引出“平均水深”让孩子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孩子兴趣,进入今天课堂,通过学习更清晰的认识”平均水深”,解决争执。]
新授:
1、出示图片,引入信息:
平平组:5条、6条、10条
均均组:5条、6条、6条、7条
2、质疑比总数,引出平均数:
和孩子一起算出两个组的总数。
师:“现在我宣布:均均组获胜!孩子们同意吗?”(等着孩子们质疑)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引导让孩子明白:人数不一样,不能比总数。)
师:“看来人数不相等,就没法用比较总数的办法来比较哪组的钓鱼水平高,这可怎么办呢”
生:“求平均数”
[说明:富有逻辑性、启发性的“追问”,旨在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人数不相等的时候比总数不再公平,引导学生主动建构适合新情境的数据处理的新方式——平均数。]
3、解决问题、探究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