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十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握将自身的苦难与人民乃至民族的苦难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标3
教学过程:
导入:1937年的冬天,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酷的冬天之一,这一年十二月中旬,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沦陷,这个国家陷入了空前的亡国危机。此时,已经撤退至武汉的著名诗人艾青,写下了这样一首荡气回肠、折服当世、流传至今的诗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朗诵之后,提问1:请学生指出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设计说明:之所以没有选择意象作为切入点,是因为担心学生会较为琐碎地寻找孤立的点,从而带慢节奏。而使用画面这个较为模糊却更为具象的术语,则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整体感知,而在课堂对话中还是会进行意象分析。
预设:第一组画面:“雪落在土地上”——雪、土地
第二组画面:“悲哀而席卷大地的风”——老妇、跟随、伸出、拉扯、絮聒
第三组画面:冒雪赶车、无处可去的农夫——马车、大雪
第四组画面:乌篷船里、无安身之所的小妇——雪夜、小油灯、乌篷船、小妇
第五组画面:流浪途中、无归宿之地的母亲们——蜷伏、异邦人、车轮、路程
第六组画面:断生存之根、绝望的垦植者——雪夜、烽火、土地、垦植者、污巷
小结:对这一系列画面进行关系梳理和结构分析。通过对画面及其背后的象征含义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第三至第六组画面处于同一时间维度的不同空间,是一个层级。第一组画面则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可以包容四幅战争中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雪自天而降,土地在下而四幅战乱图景恰在这天地之间。而第二组画面中,“风”这一主体意象一方面贯穿四幅图景,又处于天地之间,是沟通不同空间画面的重要媒介;另一方面,“雪落在土地上”之所以具备苦难降临中国的象征含义(事实上对这一画面的阐释本是开放的),也与风这一悲哀、绝望、寒冷的意象密不可分,换言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一全诗核心句的确切含义恰是在“风”意象的特征下才被最终明确化的。确立板书如下:
雪(灾难、困苦)
农夫(男性个体)
风 小妇(女性个体)
母亲们(女性群相)
垦植者(男性群相)
土地(中国、民族)
过渡:再诵读全诗,提问2:除了这些画面,这首诗歌还写了什么形象?
设计说明:将六组画面分析完成后,就将深入探讨诗歌中不可回避的“我”这一形象。这恰是进一步解读这首诗歌个性特征的关键步骤。全诗第四节、第五节是关键段落,第四节表明自己的身份认同是农民的后裔,因而“我”对于农人此刻遭受的苦难(“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有着同情之理解。而第五节,转述“我”的苦难经历,这里“躺在时间的河流上”一句尤为关键,因为它将自身的苦难记忆推向了战争之前的岁月,“流浪与监禁”,与作者1932年回国后的经历相关,可见作者此处对苦难的体认已经越出了战争的范畴,在时间维度上滑向了远方。而这样的痛苦最终在第五节末与农人(人民)的痛苦合而为一(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因此,在作者看来,这场战争的苦难不是猝然而至,而是过去身受磨难之延续。作者借此将个人命运与劳动人民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