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语文2003课标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接着面向全员,对任务单和微视频的内容进行课始检测,以整体提问的方式检测用典的两大特点。
知人论世话背景(介绍作者及背景)
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辛弃疾”和“辛词” 的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简洁地向同学汇报
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悲情的时代,是一个让英雄人物既流血又流泪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还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
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背景:
?人: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写此词时,66岁在京口任知府。
世:统治阶级偏安江南,统治集团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宰相韩托胄为巩固自己的个人地位急于北伐。
写作背景: 南宋的统治集团整日花天酒地,奢侈无度,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他们偏安江南,对金一味求和妥协 ,无心收复失地。
1203年,韩侂胄掌握大权,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于是他想到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初到镇江,他积极做各方的准备。可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用。他被调离镇江。
他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这首词就写于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期间。
然后以问题来导向,让学生介绍宋词婉约和豪放两派的创作风格,和辛弃疾词的特点。(可采用星级奖励,在难度上逐渐加大,也激起生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的意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整体把握,激趣释疑
三、整体把握读文本
1.(教师朗读写作背景后几句)这首词,有人评价为“辛词第一”,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思考: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此词的感情基调。
2.听录音朗读。
3.学生齐读。
4.讨论明确: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悲壮、豪放、雄浑……
四、细读文本学用典
1.读一首诗歌,在了解诗歌感情基调之后,还要思考两个问题:
① “写什么”,②“怎样写”。前一个是关于思想内容及所抒发感情的问题,后一个是关于艺术手法的问题。只要这两个问题搞懂了,一首诗歌就基本读懂了。针对这首词,我提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①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作者是如何来抒发这种思想感情的?
沈德潜说过:“援引典故,诗家所尚”,辛词用典之丰富及自然巧妙,历代词人无出其右。在众多喜欢用典的诗人中,辛弃疾无疑是比较突出的一位,而他的这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又可谓是用典的代表。下面我先朗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