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语文2003课标版《满江红写怀》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赏析词的意境,理解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岳飞的生平事迹引出《满江红》
二、走进作者
1、 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板书:精忠报国 还我河山
2、 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 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板书),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
三.朗读·体悟
1、教师范读,并解决生字词。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
4、课堂练习
问题:
1、这首词的开头就刻画出一个“怒发冲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整首词的内容,分析词人为何如此愤怒?又是怎样表现的?
分析:
①个人原因:这是一种化悲痛为愤怒的情感体现。“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了壮志未酬的伤感,原因在于未能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从而激发了愤怒情绪;
②时代原因:在于南宋政权未能消灭金人、收复河山的社会现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中原沦陷、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因而急于精忠报国。
③用直抒胸臆和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现。上片重在实写,表现内心的愤怒与忧伤;下片重在虚写,用想象的方式表明将来和敌人浴血奋战,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
四.赏析文本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啸”是感情激动大时发出的声音。“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他真是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报国壮志未实现,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也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