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选修)(2005年8月第1版)《13六国论(苏洵)》优质课教案下载
战国时期以秦都咸阳为中心的中华大地是上下五千年最精彩的一段时期。期间七雄纷争,纵横捭阖,最终大秦从咸阳出发,统六合,吞八荒,一举荡平中原,虎威何雄哉!然在盛极一时却訇然崩塌,身死国灭,让后人不得不扼腕叹息。千百年来,一众有识之士奋然而探求其兴亡之谜,留下了许多旷世名篇。这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就有北宋苏洵的《六国论》和西汉贾谊的《过秦论》。
《六国论》这篇课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四单元“苏洵、苏辙散文三篇”中的一课。《课程标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同时选修课学习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比必修课有明显的拓展。主要立足于语文活动,致力于实际的应用。
? 《六国论》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论证严密,它以结构上的独特个性,奠定了现代论文“三部曲”程式的基础,与贾谊的《过秦论》交相辉映,在我国古代政论文中各呈异彩,因而受到后人的称道,可为我们师法。基于高中语文课的基本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坚信由群文、甚至整本书等共同构成的语文阅读和教学生态,必将带给语文教育更加多元、丰富、立体和美好的未来,立足高中语文选修教学实际,以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为依托,合理整合教材,大胆地把处于选修课的《六国论》和已经学过的必修课文《过秦论》进行比较欣赏教学。以期通过具体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思辨比较等语文活动,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设计思路
从秦于咸阳出发统一六国厚重的历史叙事导入,将沉睡在记忆中千年的战国史事唤醒,带领学生探寻千百年前的风起云涌,为整堂课打上深厚的历史文化烙印,为学生营造充满新奇与思考的学习氛围。再通过巧妙的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在让学生精彩展示。具体的过程中创设了“品读入境-质疑入法-探究入情-思辨入理”和“分享-合作-交流”的文言文欣赏教学“四层三步法”,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文学素养的提升到审美意趣的培养,真正实现让语文核心素养关注的四个维度精准而全面的落地,同时紧扣文言文教学“文字-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五度原则,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厚重与趣味之间灵活转换,让学生在学习政论散文的同时感受古典文学的无限魅力。同时遵循文言文教学的基点,即教学经典古文,要让学生感受到应有的文化氛围:学习一点语言知识,邂逅一位古人,倾听一段心声,走进一个社会,触摸一段历史,感受一种文化。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活动,在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进而实现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同时在教学中坚持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品味语言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进而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文化视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深度理解文学欣赏的维度,并能结合课文进行有效的比较欣赏,培养思辨思维,同时在辨证思维的基础上深层次理解古代知识分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担当情怀。并让学生理解,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本质。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羿上射九日、下除猛兽以拯救百姓,大禹为治理洪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些凸显了那勇于担当民族重任的悲壮、崇高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贾谊、苏洵是这种文化人格的典型代表,千百年之下还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准备
在本节课之前,我先动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教材本身、图书报刊、网上浏览)搜集与秦、六国灭亡有关的资料典故,从中筛选信息,找出有用的材料,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本。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屏幕,逐步展示问题,设疑问难,提供资料,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品读、思考、质疑、推理、思辨、判断,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导入)著名作家张爱玲有这样一句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课堂上,我们一次次穿越历史的时空,走进文学,走进经典,去聆听大师的声音,也一次次被经典感动,感染。感谢遇见,感谢生命中和你们的遇见;感谢遇见,感谢生命中和经典的遇见。今天,我们将再一次穿越历史的时空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期。---视频《六国破灭与秦统一》切入。
1、品读入境
(1)、朗读走进文本,注意文字、文言。(ppt出示重点语段,学生齐读,学生、教师纠错并点出重点文言。)
(2)、语文活动一之阅读分享:跳读课文,找出最能触动自己的内容和大家分享。(学生分享,学生、教师点评。)
(3)、用经典解读经典:ppt出示材料一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六“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仁义不施一句便断尽,从前竟不说出。层次敲击,笔笔放松,正笔鞭紧,波澜尽析,恣态横生,使读者有一唱三叹之致。”和材料二唐德宜《古文翼》 卷七“以赂秦作主,而又补出不赂者以赂若丧,是非利害,了然如指诸掌。至其气雄笔健,段落紧密,尤自出人头地。篇末一结,若预烛南宋之主和,而深为寄慨,识更远到。”(学生分享理解、评价、感受、品味,教师引导。)
2、质疑入法
问题设置:一般的古典文学作品欣赏的维度?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回答以及补充、评价,同时教师板书学生的理解成果,指出问题。再建议学生从“评论的内容”、“写作的意图”、“论证的方法”和“分析的结构”四个维度进行下面的探究。)
3、探究入情
语文活动二之合作探究:《过秦论》和《六国论》被誉为“史论双璧”,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欣赏,你认为它们有何异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代表展示,学生、教师评价,补充的同时板书相同点和不同点。)
4、思辨入理
语文活动三之思考分享:通过比较欣赏,我们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思考分享作者关于秦和六国过失观点的新认识。(学生分享,评价。)
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苏洵看到了六国失败的原因在于没能力抗外侮而割地苟安,但他没看到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循保守,不重视改革;更没看到秦统一的意义;贾谊指出秦的灭亡在于不施仁义,也看到人民力量的强大,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他没认识到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与人民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然更提不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
(总结)在思辨入理的基础上适时的以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部分内容作结,来升华课堂内容,提出“主宰自己命运的永远是自己”,“任何人把自己的幸福感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本身就是悲剧”的教师凡言。倡导学生相信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以此把课堂的落脚点落实在“立德树人”上。
5、援笔共情(课下作业延伸)
(1)、推荐阅读贾谊《过秦论》(中、下篇)和苏轼、苏辙的《六国论》;
(2)、通过阅读对比,完成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