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语文2003课标版《十一诲人不倦》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1.理解愤、悱、与、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把握变式句的特点和作用,并积累文中的成语。?
2.分析孔子“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领悟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中有言:“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幻灯展示)
这座坐落在泗水旁的曲阜孔庙中的杏坛,也许是中国最为动人的景致了。它是路,无尽头地延续并日益宽广着中国历史的命脉。它又是一座使这条命脉始终沸腾着青春活力的熔炉,锻造着也拓展着天下教师与学生的智慧与情感。有了这座杏坛,原本只有官员与百姓的人世上,便多出了一群叫做“知识分子”的人们。当然,这座杏坛更是一种永不涸竭的源头,潺潺地,便洇湿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心灵,并使这种潮湿,氤氲成河流,湖泊,山峦,或森林。
??于是世界就热闹了,也有了味道。
孔子,从此也就成了中国人世世代代再也无法回避的存在与话题。(学生齐读)
二、解题切入
问:课题“诲人不倦”是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在课文中出现在第几章?具体怎么解释?
明确: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4)
孔子认为自己不是超凡入圣的人,也不是仁人君子,但只是学而不厌,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罢了。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智者的表现,诲人不倦是仁者的风范。公西华说得好,“这正是我辈弟子无法达到的人生境界。”我也深有同感,一方面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常常是感到诲人有倦。你们看老师,常常面有菜色,带着心理和生理疲倦;另一方面又感到教书育人是神圣的,庄严的。它是一种事业,我们再疲倦也要坚持下去。
整体感知
“诲人不倦”是本文的总纲,一个“诲”字可以贯穿全文,围绕“诲”字补充成分,可以有:
明确:谁诲,诲谁,为何诲,诲什么,怎么诲。
活动一:全文共15节,请通过朗读感知它们分别是教育的哪个方面。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气。
文本研习
通过刚才的感知,我们确定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教育者的素养和教育原则、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教育原则和方法,这是延续千年师生共有的思想,让我们通过读论语来读现代读自己。
活动二:选择7.8,5.9,1.15,3.8四章中的其中一章品读,概括其中的教学方法并思考其现实意义,可结合课后链接和现代教育思想及经验。
明确:1.启发式教学(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说文解字》中“愤”和“悱”的字形和字义分别是 :懣也。从心賁聲; :口悱悱也。从心非聲。
它们都是竖心旁,是人的心灵一块,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学习的过程就是心灵的过程,所以做老师的要有尊重学生的心。
举反面事例:《天龙八部》中无崖子将内功全部灌注给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