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8、方山子传》教案优质课下载
理解方山子之“异”的内涵,探索和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方山子传》,作者是苏轼。我们学过苏轼的很多作品,比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都是苏轼在哪里所写的?(黄州)其实,不光黄州的山水打动了苏轼,黄州的人也打动了苏轼。这个人是——方山子。那方山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东西令苏轼感兴趣,因而令苏轼来为他做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把握
1.提问:话说苏轼是在担任凤翔签判,也就是大概26岁时与方山子认识,后来,在苏轼43岁那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的岐亭再次见到了方山子。那么,他们的这次见面,是事先约定好的还是不期而遇?
明确:是不期而遇。由“适见焉”中的“适”看出。“适”是“恰好、刚好”的意思。
追问:“适”除了表明没有事先约定好,还表明什么?
明确:“适”还写出苏轼对方山子想见已久。
2.提问:苏轼与方山子重遇后,苏轼的反应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苏轼觉得惊讶、不解,“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3.强调:“何为而在此”是宾语前置句,对于在黄州遇到方山子,苏轼觉得非常的——惊讶、不解,所以读苏轼的这句话,就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4.生齐读“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把握传主方山子的形象
(一)过渡导入
1.过渡导入:为什么苏轼见了方山子会惊讶不解呢?他印象中的方山子与现在的方山子有何不同?为了更直观地弄清楚这个问题,老师设计了一个表格来对今昔方山子进行比较,也许等我们完成这个表格,苏轼为何大惊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同时请你根据图表提示在相关信息下面作记号。
今昔方山子
生活态度及方式家 境昔(少时)
(稍壮)
今(晚)2.生齐读课文,师正音。
(二)把握昔日方山子的形象
1.师生互动明确昔日方山子的生活态度及方式: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板书:少而侠)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板书:壮而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