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三(2008年6月第3版)《项脊轩志》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3、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 实词 、 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项脊轩志》课程标准解读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对这篇文章,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掌握必要的文化常识,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到生活琐事,从日常琐事中把握悲喜之情,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情境中去,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能够学以致用,而本文也恰恰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学习记叙文
的写作。
《项脊轩志》教材分析
一、文本背景
《项脊轩志》位于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这一专题包括两篇经典文言文,其一《陈情表》,其二《项脊轩志》,《项脊轩志》写的是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两篇文章感人至深。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经典作品,了解古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感情的基本方法,而本篇文章则是从具体的生活琐事中感悟至爱亲情。
二、文本内容分析
解题: “志”即“记”,是一种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文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可喜之情:
第一段——修补后的项脊轩,以“喜”贯穿。表达了自己对项脊轩深深的喜爱之情,充满了诗情画意: 阴暗的小屋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栏在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后增添了无限美景,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微风吹来,风移影动,美丽可爱。
第五段——婚后生活。其后五年,妻子嫁到我家,少年夫妻无尊卑之分,凭几学书,表达了归有光对亡妻的怀念。
可悲之情:
第三段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以“悲”贯穿。
该段作者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家庭的败落,当年中通南北为一的宽敞庭院因叔伯们的分家变得门墙到处,大家庭的分崩离析怎能令作者不悲。
再通过老妪忆母,“儿寒乎,欲食乎”写大姐在轩中啼哭,母亲闻声问寒问暖,母亲虽没有与孩子住在一起,却时时心系自己的孩子,一听到啼哭立即赶来,充满关切与慈爱,简单的“叩门”与急切的问候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
后来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看到孙儿静静读书轩中,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充满疼爱,又有赞赏之意。祖母离开时,轻手阖门,一个小小的动作,轻轻的关门,生怕打扰了孙儿读书的宁静,表露出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喃喃自语中,尤其一个“久”字,一个“待”字,寄托了祖母对归家多年功名无望,而今终于从孙儿的埋头苦学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家族的未来。 谆谆的嘱咐,殷切的期望,更是让作者“长号不自禁”。
第五、六段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悼念。该段意在写“悲”,作者却首先描述当年两人在轩内倾谈的欢乐往事,以“喜”衬“悲”,表达了后来妻子离世后的悲痛。最后借景抒情,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犹如当年亭亭玉立的人,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
三、写作特点
归有光善于以生活琐事来表现真情实感。语言看似平淡,却从生活实感出发,以真情感动人心,以小见大。
《项脊轩志》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 实词 、 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高二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已经学习了几个单元的文言篇目,在鉴赏古代散文方面积累了比较深的文学底蕴,具备一定独立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而《项脊轩志》文本短小,内容浅显,高二学生只要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都能够独立完成,因此没有把讲解文言知识作为重点。教师要引领学生形成以诵读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主导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来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丰厚的思想、艺术价值。因此教师可以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提升阅读古代散文鉴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