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北师大2003课标版《5.故都的秋》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之秋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人颂秋、悲秋的诗词名句→学生对“秋”的感受?→郁达夫《 故都的秋》
二、课文研读
1.本文描写了“故都的秋”的几个画面?
久违故都品秋花 槐树落蕊知秋至 秋蝉处处低吟唱
秋雨过后人叹凉 枣儿微黄是清秋
2.作家描绘上述景致,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既不按时间顺序、也不按空间顺序,是无序的,各种景致的排列顺序并不必然。体现了散文特点:形散神聚。“神”何在?
3.作家写北国的秋天,为何不写湖光山色的颐和园,不写负 有盛名的香山红叶,而独独选用冷色调,描绘最最平常的景致呢?
插入:作家生平及创作背景——郁达夫3岁丧父,早年留学日本,10年的海外生涯又使 他饱受屈辱,这就形成了他抑郁、善感的气质,在他的一些 作品,如处女作《沉沦》,既有反帝爱国的热情,也有孤独、颓废的情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战争相继发生,国难当头,此时,他的老母亲又惨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郁先生陷入了深深的国恨家愁之中。本文写于1934年,是作家因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政治迫害(反动派杀害“左联”柔石等五为青年之后,又向郁达夫发出了警告)而由上海移居杭州的第二年,这次移居,成了他自己所说的“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的转折点,他心中有深深的悲凉、寂寞之感,企图从山水自然中寻求一丝解脱,去排遣心中的苦闷和寂寞,他认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 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然而实际上却只能是求而不得。
注意: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理解作者如何选用适当的景物来抒发情感,要从细微之中去品味其精妙——如:
A.为何说“牵牛花,淡红 者最下”?——“红”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
B.为何在众多果树中独选枣树来写?(郁达夫在《一 个人在途中》一文中曾写到和儿子一起摘枣子的情景,而写这篇文章时,爱子已经夭折,见到枣树,怎能不生悲凉之感!)
小结:文中所有的景物,都不是客观的照相式的描绘,而都带上了作者个人的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典型的“有我之景”。作者运用的即为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
4.齐读12段,找出本段议论的中心。
5.13段修辞?(比喻中含有对比)
本体间的对比——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
喻体间的对比——4组(黄酒与白干;稀饭与馍馍;鲈鱼与大蟹;黄犬与骆驼)
结论:北国之秋味更足色更浓
6.14段:表现对故都之秋无比喜爱、眷恋之情。(全文写景、抒情、议论三者有机结合,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贯穿始终,并随着北京秋景的迭次出现而愈加强烈,直至文末更是达到高潮,愿以生命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