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北师大版必修45. 故都的秋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4《5.故都的秋》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

2.把握文章严谨呼应的结构。

3.通过赏析五幅故都秋景图,体会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感悟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4.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

5.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赏析五幅故都秋景图,体会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感悟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

难点

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

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感受到的是壮丽;杜甫登高,远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景象,感受到的是悲凉:柳永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秋雨里,感受到的是凄苦。由此可见,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郁达夫对于“故都”的秋又寄予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都的秋》,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介绍

(一)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二)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三)小结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底蕴,特别是“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一句,明确指出了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感情特点。了解了作者感情的特点,将有助于下面我们对本文景物特点的分析,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整体感知

(一)过渡:文章的标题已指明了描写的地点“故都”和描写的内容“秋”,而在文章当中,作者是否只写了北国之秋?有什么作用?

明确:不是。作者除了写北国之秋,还写了南国之秋,这样就形成了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二)提问:

作者又是如何来描写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呢?

明确:北国之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南国之秋的特点是“慢”“润”“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