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北师大2003课标版《6.前赤壁赋》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学生通过分组协作探究,传统诗文中“水”“月”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明白掌握传统诗文中“水”“月”意象的意义。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探究发言 教师梳理总结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铺垫(带领学生对夲课情感线索进行回顾,做好讨论铺垫)
情感线索:
乐甚 —— 一乐,与好友饮酒共赏;二乐,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的美景;三乐,景的辽阔和高远带来心灵的自由与舒放。
悲怆 —— 在观照历史、自然中心生人生易尽,世事虚空之悲(生之意义为何?)
喜笑 —— 在“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里,在‘“物各有主”的观点中,寻找到了一片“空阔了悟”之境。
由悲而悟生之希望 由虚而得生之乐趣
入题
问:苏轼通过观照了什么来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的?由此进入“苏轼为什么选择‘水’‘月’”的讨论,然后进入学生对传统诗文中“水”“月”意象的探究。
(苏轼在黄州待了4年——1080至1084,共6次畅游赤壁,留下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文中皆有“水”“月”二字,这是否仅是巧合?)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中国传统诗文中“水”“月”承载的意义。
梳理总结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梳理总结。
月 —— 从先秦故人《诗经 国风 陈风 月出》开始,“月”寄托了无数边塞征人、游子思妇、迁客骚人的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