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2《2故都的秋》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过程设计】
1. 指导学生诵读“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这句话,提示停顿、重音和语气,让学生读出“悲凉”,奠定感情基调。
2. 在五幅图景中选择“民居秋意图”“秋雨话凉图”这两幅图景来让学生品读其中的“悲凉味”。
难点引导:
①选择破屋、破壁腰、蓝色牵牛花、尖细疏落的秋草做审美对象,是契合作者内心的悲凉的,这是“以情驭景”的笔法。
②看青天、听驯鸽的飞声、往院子一坐、细数一丝一丝的日光,这些读起来是比较清闲的,貌似和“悲凉”没有关系,这时引入王安石罢相之后写的两句诗“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来体味清闲背后的落寞情绪,以诗证文。
③“秋雨话凉图”中找到的关键词如“灰沉沉的天”“凉雨”“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等等都只能感受到“凉”,那么“悲”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都市闲人微叹互答的两句话,读出儿化音“天儿”,把“了”读成“咯”,拖长,品味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歧韵”“来得正好”?引导学生体味这句话深沉的语气背后深沉的情感。比较一下,如果熟人相遇这样说“今儿又下雨了,真凉快啊”,还有那种深沉的语气吗?引入辛弃疾的“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句诗,来引导学生体味这语气背后深沉的悲凉之叹。又一处以诗证文。
板书:
残破、萧瑟、幽冷的审美对象契合心情
细腻清闲背后的落寞 悲凉 以情驭景
感叹天凉语气中听出自己的人生感慨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可以使用上面的方法继续感悟其他三幅图景中的悲凉味。
3. 理解作者“悲凉”的原因(知人论世,联系背景)
老师念郁达夫写作此文的背景及郁达夫个人的经历,学生听记关键词,再结合课文,理解作者悲凉的三个层面的原因。
板书:
颠沛流离的人生况味
悲凉 时局动荡、民族危亡的时代之悲
忧郁性格、苦闷心理的投射。
4.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深沉而悲凉的文章呢?再次品读文章,在字里行间寻找作者的身影,感悟“形散”和“神聚”之间的“人”的形象。
这是一个生成性的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爱国之人,多愁善感之人,具有平民意识的人,细腻的人,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涵养的人,内心郁结之人等等。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言之成理都可以肯定。正是这样的郁达夫,才能写出深沉而悲凉的《故都的秋》
5. 指导品读最后一句直抒胸臆的句子“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用生命去置换)这句话假不假,是否说得真诚?
这个问题也属于生成性问题,学生的答案是开放的,但要注意引导学生体味“若留得住的话”等关键之处,从而理解作者深沉的悲凉之情。
【教学总结】
围绕深入理解作者的深沉情感这一重难点,设计了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又以指导学生读出散文的味为前提和方法,可以说将重难点的理解和方法的传授落到了实处。
附:郁达夫的背景介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