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人教版必修33 * 老人与海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教2003课标版《3*老人与海》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1.导语: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肯尼迪总统的唁电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老人与海》正如海明威自己所说,”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作品了。”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作者简介: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1917年中学毕业时,正值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因眼睛有病而未能入伍,次年,海明威怀着年轻人的正义感和好奇心投笔从戎,随着红十字会的车队开赴意大利抗奥前线,由此揭开了他传奇式一生的序幕。在战场上他勇敢无畏,多处负伤,为此得到意大利政府的表彰。战争结束后,他带着浑身伤痕和一颗迷惘的心回到祖国,重操旧业,并开始写作。1926年,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问世,使海明威成了欧美文坛上的新秀。这部作品表现了第一次大战后西方青年一代迷惘、颓唐的精神状态。残酷的战争摧毁了他们的人生理想,于是他们沉醉在放荡不羁的生活中,消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女作家斯泰因读了此书后,称海明威为“迷惘的一代”。从此,他便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29年,海明威发表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使他跃入名作家之列,这是一部具有强烈反战思想的作品。它通过一个美国青年亨利与英籍护士凯瑟琳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欺骗性和残酷性,从客观上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是摧毁青年一代的社会根源。亨利是又一个“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作品描写了他志愿参战──厌战──反战的思想变化过程,真实感人,但又流露出人类无法逃避这场灾难的悲观情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改变了他对生活的“迷惘”状态,始终活跃在反法西斯斗争的战场上,既是一名有正义感的记者,又是一个自觉的反法西斯战士。在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法西斯的斗争年代里,他数次赴西班牙,热情支持他们的斗争。1941年春,他曾来我国访问,写了6篇有关我国抗日战争的报道。1944年他在欧洲采访时,违反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亲自投入了解放巴黎的战斗。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一部歌颂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1945年海明威回国后,长期隐居在郊区。他又恢复了30年代的冒险生活,经常到深海去捕大鱼,到非洲去猎猛兽。在旅游时,接连两次飞机失事,他虽死里逃生,但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觉、健康每况愈下。何况2次世界大战,让他身上中过237块弹片,头上缝过57针,在创作上曾一度出现衰竭现象,但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挽回了他的声誉,并获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晚年,海明威身患多种疾病,兼之旧伤复发,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他的写作。从此,他精神抑郁,痛苦不堪,终于于1961年7月2日,在美国爱荷达州的别墅里自杀身亡。他的墓志铭上有句双关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海明威是个正直严肃的作家,但他的创作思想比较复杂。一方面,他是个热爱生活、积极干预生活的入世者;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消极悲观的宿命论者。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在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子”形象的同时,又常常把描写“死亡”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要内容。

在40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海明威探索了一条自己的创作道路。在短篇小说《死在午后》中,他用“冰山”作比喻,阐述自己的创作主张:“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他的文体风格以简约含蓄著称。

2.关于《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3.课文情节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一)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1、鲨鱼象征着什么?哪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

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

(视频欣赏。结尾桑地亚哥疲惫地上了岸,一无所获。)

2、在你看来,桑地亚哥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人生的成败到底应该如何衡量?同学们之间讨论一下。

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与命运作殊死抗争的悲壮与崇高。他还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