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6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下载
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士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琵琶演绎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诗歌思路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琵琶女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
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两个。诗人、琵琶女。)
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课堂讨论,交流学习所得。
3、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借用注释、工具书等,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和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
(三)品味鉴赏
1、赏“景”
有感情朗读课文,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讨论其在诗歌中的作用。(“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 别时茫茫江浸月 ”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出现做好了准备。其它如:“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2、品“声”
(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湿青衫。)
(2)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如此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①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
(虽未明写,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 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③三闻琵琶,为何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相通,心灵相融。)
3 、悟“情”
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