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辩论》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电视剧《血色湘西》中“华夷之辩”部分视频,体会论辩的艺术。
华夷之辨,讲得非常婉转,意思是说要分清楚华夏和蛮夷. 是以华夏衣饰、礼义为衡量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中国近代(民国成立前后)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在孔子的“华夷之辩”上建立起来的。
学生看完后谈观后感,引导学生从爱国情感和反驳的特点谈自己的看法。
瞿先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雄辩的口才驳得日本军官冢口洋次哑口无言,把他的谬论击得粉碎,维护了民族大义,一个弱教书先生展现了我华夏男儿的铮铮铁骨
瞿先生的有力反驳正是借助了归谬法这一既委婉、又极具杀伤力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辩论中常用的归谬法。
二、送你一招
用归谬法来反驳对方的论点,是辩论中常用的一个一种技巧,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归谬反驳”的魅力。
1.30年代,提倡白话文、语言大众化的时候,有人走向极端,提出了“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的观点。对此,鲁迅先生便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予以反驳,“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2.有一天,八仙中的铁拐李一瘸一拐地在街头叫卖着:“卖药喽!卖药喽!我这葫芦里的药,能治百病,保证痊愈。”有一位老大娘反问道:“既然能治百病,何不用此灵丹妙药先治好你的瘸腿病呢?”铁拐李听了语塞,围观者哗然。
[总结]这是两个运用“归谬法”反驳论点的小故事,请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故事,总结一下“归谬法”反驳论点的特点?
[明确]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加以推论,引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使对方的论点不攻自破。
3.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4.有一户人家,母亲刚去世不久,还处于服丧期。有一天,他们家偶然煮了一锅红米饭来吃。这事被一位迂腐的读书人知道了,他特地赶往煮红米饭吃的人家,指责他们在服丧期间不该吃红米饭。有人问读书人:“为什么不能吃红米饭?”那读书人说:“红是表示喜事的颜色,你们难道不知道吗?”这时主人接上口说:“照你这么说,那些煮白米饭吃的人,他们的家里都有丧事吗?”
5.有一个人大谈“轮回报应”,说不能轻易杀生,凡是杀牛杀猪的,来世就会变作牛或猪来偿债,甚至是踩死蚂蚁的,也会这样。当时有一个叫许文穆的人在场,他反驳道:“那就杀人好了。这样的话,来世偿债,还能变作人。”
[总结]这几个故事也是运用“归谬法”反驳论点的例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个小例子,和刚才的两个例子相比,有什么异同呢?
[明确]相同点: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加以推论,引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使对方的论点不攻自破。不同点:推论的时候运用了类比,即举出一个同类的反例。
[点评]示例精当,从辨析异同两个角度进一步明确“归谬法”的特点,帮助学生深化了认识。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分析,故事3―5推论的时候如何运用类比的手法?帮助学生明确:将流行歌曲与流行感冒、红米饭与白米饭、杀牛杀猪与杀人等进行类比,进一步推导出荒谬的结论。
三、牛刀小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来尝试着做几道练习题,体验一下“归谬法”的奥妙。
1.有一个卖肉的人,为了多卖点钱,在给顾客砍肉时总是尽量多带些骨头。有一位顾客不满意,说:“你给我这么多骨头干吗?我是买肉又不是买骨头!”卖肉的说:“没有骨头哪来的肉?”这位顾客在付款时,给了他一部分钱和一张白纸。卖肉的说:“我拿肉是卖钱的,你给我白纸干吗?”顾客反驳说:“
?”卖肉的顿时无话可说。
学生齐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