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谈美》》优质课教案下载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关于美的三种态度、距离与美、移情、美感和快感”等美学的基本常识。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审美素养。
三、教学设想
名著导读的精髓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品读名著,老师的任务主要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美学”本身就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专业性很强,术语较多,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作支撑,不可能认识得很清楚,过于枯燥的讲解学生一定不会接受。我想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去感知美,然后从文本中找出各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对照作者的观点体味什么是真正的美,从而结合文本研读美的三种态度、移情、美感和快感等基本的美学知识。学生在初步认知了美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知美的核心是“免俗”和“远离功利”,最后期待学生可以热爱生活,用无功利之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 前几年一位青歌赛观众提问引发的思考:为何长得漂亮的歌手得分高?李谷一评委的解答:“这是当然的事情了,你看我们小韩、小宋,站到舞台上都是很漂亮的,漂亮的选手自然得分要高……”如果你是提问者或者现场观众,你对李谷一老师的解答满意么?
? 如果由美学学者来回答:首先从艺术形态角度来看,歌手电视大奖赛是一种视听艺术。所谓视听艺术就要有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的要素,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
其次从美学范畴来看,民歌的美属于古典美,古典美的最核心要素就是和谐。也就是说,民歌的美学范畴要求它既要有美的内容(声音、技巧),又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美的外在形式(歌手的长相、服装)。从这个角度来说,唱得好、长相又俊美的歌手自然是民歌这种美学形态更完满的表达者和实践者,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得分要高一些。?
如果李谷一老师当时能用这两点来回答,全国观众应该会是心服口服的。学习美学知识会给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视角、方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好的生活。
(二)整体了解,初步感受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重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等,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
内容简介:《谈美》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
(三)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1)美的三种态度
展示古松的图片,让学生从美感的态度来认知,来感受古松带给他们的心灵震撼。再结合原著,“美感”其实是“态度”问题?对一颗松树,不同的人们一般会有三种不同态度:?木材商:这个木料可以做成什么,卖多少钱——实用态度?科学家:这棵树属于什么科,哪一类,如何生长——科学态度? 艺术家(普通人):观赏古松苍翠的颜色,盘龙的姿态,感受它高昂的气概——审美态度?
三种态度对人生都有价值,各自功能不同,审美态度虽不实用却可以免俗,净化心灵,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之一让学生品味美的事物“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2)距离与美
用学生熟知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诗词解读距离产生美。通过了解“刺猬定律”让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距离与美的关系,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
(3)移情作用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最为熟悉和喜欢的,也是导读的有效切入点。联系学生平时学诗歌鉴赏时了解的“以我眼观物,故万物皆着我色”“赋情于物”等知识去理解“花会哭”、“海会笑”,进而弄懂移情作用的内涵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映射到身边的事物中去”。学生通过例举学过的古诗词中的例子,更加深刻体会出移情是创作、理解诗歌的重要方法。
(4)美感与快感
展示希腊女神雕像和艳丽的金发女郎图片,区分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概念,指出美感是直觉的,不是感官刺激,它不含功利目的。而快感只是感到高兴而联想到自己的欲望。
(四)关怀成长,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