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中华文化精神》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材分析
《中华文化精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胡秋原总结的中华文化之基本精神的第三是:正义自尊与坚毅精神,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舍我其谁的抱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概,自强不息,弘毅任重而道远,气节凛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学生对这些内容没有具体的认识,感知体悟不深,因此设计一组群文主题阅读拓展加深学生的认知。
学生分析
学生对中华文化精神感受笼统模糊,因为时代原因和认知水平,学生对大丈夫人格和君子人格的意义认识不够,比如有学生认为苏武的坚守没有价值,而是一种“愚忠”的体现。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理解体悟中华文化精神,正确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深入挖掘理解君子人格的价值和意义。学生要在课前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组篇目的主题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仁义,君子人格和大丈夫精神。
通过对苏武是否“愚忠”的辨析,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态度,树立尊重民族英雄、尊重历史文化的观念。
通过对伯夷叔齐“傻子精神”的辨析,树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
通过对《汉家寨》中老人、小女孩、“我”的“坚守”内涵分析,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坚守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辨析苏武是否“愚忠”。
2、分析伯夷叔齐“傻子精神”的内涵。
3、分析《汉家寨》中老人、小女孩、“我”的“坚守”内涵。
七、教学思路
以苏武的北海坚守,勾连伯夷叔齐的首阳山坚守和《汉家寨》中人物的坚守,以主题阅读活动方式,深入挖掘“绝境坚守”的价值,导入融汇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神。
八、教学策略
以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导学案让学生自学、互学,小组合作探究;收集整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点拨引导。
九、教学资源
主题阅读整合的文本资料:《答苏武书》《伯夷列传》《汉家寨》;音频资料:《苏武牧羊》。多媒体教学。
十、教学课时:1课时
十一、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苏武的两次拒降,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体悟苏武拒降的气概。学生朗读;学生倾听、感受让学生对苏武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有更感性的认识。出示学生在《苏武传》导学案中集中提出的问题。
苏武前面有“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引佩刀自刺的行为,后来却在北海持汉节牧羊,苦守求生,他的前后行为是否矛盾?
从李陵劝降一节和补充阅读材料《答苏武书》中,可以发现汉天子对苏武的刻薄寡恩,苏武的北海坚守还有意义吗?这种坚守是不是一种愚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