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人教版必修59 说“木叶”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5《9说“木叶”》优质课教案下载

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其中有一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描绘了一副气势磅礴的秋景图。

那么杜甫在诗中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而要用“木叶”呢,诗人想借这一意象传达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说“木叶”》,来体会其中的奥秘。

提出现象

在生物学的概念上,“木叶”“树叶”他们是一致的,可是在诗词中,他们却各自有着不同的意味。在诗词中,对树叶的表达出现了哪些现象?

(指出现象)“木叶”是那名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

《登高》中的“落木”无疑是从“木叶”发展而来的,天才的诗人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

( )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作者将分析点落在哪个字上?

“木”

二、分析现象

1.那么“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请大家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关键句。

明确:两个艺术特征。一是,“木”比“树”显得更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二是,“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 )

2.是什么赋予了“木”在诗词中这样的形象特征?

明确:诗歌的暗示性。

请大家齐读下面这段话,了解诗歌的暗示性。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理解:只有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才能把握诗人蕴涵在诗歌里的情感。

3.根据诗歌的暗示性,请大家读下列几组诗词,并找出诗歌意象各自的不同特征。

明确:

1).描写树和叶的句子

都表现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情形。

2)高木和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