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墙上的斑点》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探究,理解小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含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
学习重点:意识流小说的独特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学习难点:作者意识流动中表现的小说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堂导入
在英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她开创了新的小说写作方式,成为文学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提倡自由探索的文学创作,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傲然与当时英国社会风尚相对立;她还是一位精神分裂患者,而最终因精神分裂的痛苦和对战争的厌弃投河自尽。而后,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她以及她的作品都成为一种传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代表作品《墙上的斑点》。
二、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简介
1.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1882年1月25日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伍尔芙在家接受教育,后母亲和父亲的相继离世给她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从1906年起,弗吉尼亚的兄弟在剑桥结识的朋友们不断来家聚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文艺和学术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其成员多为文化界的精英,次年开始创作,先后创作了《远航》《墙上的斑点》《海浪》《到灯塔去》《雅格布的房间》《达罗卫夫人》,散文集《普通读者》等作品。
2.伍尔夫的小说理论:
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她认为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
3.意识流小说:
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因直接再现精神生活世界,强调描写人的意识潜流得名。它完全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
“意识流”一词是小说家亨利·詹姆士的兄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者借用该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代表作家除弗吉尼亚·伍尔夫外,还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多罗西·理查逊等。意识流小说是唯我论在文学上的体现,其哲学信条是除了自我存在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虚的。这一信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像的途径,借助这一途径,我们可以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哪怕是虚构的),以此摆脱以往那令人心虚的假设。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美国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法国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三、初读感知
提示:这是一篇很奇特的小说。女主人公冬日坐在壁炉前吸烟,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她反复猜想着它是什么,于是无数“无意识的幻觉”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显示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意识流动。作者一贯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客观世界在人的心理意识中的反映,表现感情、感觉、联想、想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艺术主张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结合课文,说说它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小说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