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现代散文的形与神》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
难点: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用投影机展示授课过程中所用的资料。
教学设想
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填两组诗(出示幻灯片),前两句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后两句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千古绝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的“落木”指的是——(落叶),“落红”指的是——(落花)。那么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落花”,而用“落木”与“落红”呢?
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否流光溢彩。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它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和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妙处难以言说,这是诗歌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今天,我们就想通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体会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质。
二、解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议论文。“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诗歌中的“木叶”意向进行分析说理。
三、速读课文,概括文本信息
1.第一段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提问)
明确:作者引用了大量诗句,旁征博引,提出了需要论述的对象:“木叶”成为了诗人钟爱的形象。
2.第二段主要针对的对象有哪几个?它们的关系如何?(提问)
明确:树、木、树叶、木叶、叶、落木。“木叶”就是“树叶”,但诗歌中很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主要归纳起来就是:用“木叶”舍“树叶”。
3.第三段主要介绍了什么?(提问)
明确:“说明“木叶”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木”。
4.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回答的呢?(提问)
明确:本段主要探究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