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教案优质课下载
“形散神聚”是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取材广泛,材料丰富多彩。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如《故都的秋》,明明要写北京的秋味、秋色,却来了个“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并将洋人、古人写入了作品。二是结构多变。在结构上,散文没有统一或严格的结构模式,可谓是不拘一格。结构、格局,都依照抒发感受的需要安排。三是表达自由。在运用表现手法时,可以把几种手法灵活地融合起来。如《荷塘月色》,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夜出探幽的记叙,有荷塘月色的描写,有“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精彩议论,有对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情感的抒发,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就是主题集中,线索分明。现代散文的材料和结构看似散乱,其实都有一个中心统帅着,就像一颗颗散乱的珍珠,用一根红线贯穿了起来。大部分散文都可以分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这些神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是并列关系,几个“神”粗略地说不分大小轻重主次,它们或是先后表达,或是齐头并进地表达,如《藤野先生》等。一是主次关系,几个“神”之间显出大小、主次关系,或包含和被包含关系。当中一项是主要的,其余都是次要的。三是表里关系,表面上表达一个意思,内里表达另一个意思。如鲁迅的《秋夜》明写自家后院内外、房内外的秋夜景物,暗自比附作者处境和社会环境。
总之,针对散文“形散神聚”这一特点,近十年来对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落到了“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这二个方面。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分析结构层次及表现形式,鉴赏语言及表述技巧,与作品的“形”有关;分析观点态度和评价思想内容和作品的“神”有关。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有所了解,但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本课开头带领学生复习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生对散文阅读“考什么”的问题不明白,需要教师在导学案上列出:①考察考生对词句的理解②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及归纳③考察对艺术形式的鉴赏和对整篇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学生明白了考什么,学习目标明确了,就会有学习的热情了。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回顾现代散文形与神关系。
通过通过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分析形象,抓住景物特征,把握作者感情倾向。
通过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分析作品语言,掌握作品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难点:通过散文的形(景物特征、语言特色),把握散文的神(感情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自制散文视频《秋之赞》,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这段视频里,你看到了、听到了什么?)欣赏。
二、通过已学散文《故都的秋》回顾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即“形散神聚”。(欣赏《故都的秋》首尾段内容的视频,学生回答散文的“形”和“神”各是什么?)展示学生所画的《故都的秋》五幅画作。
三、阅读散文《淡之美》,以图示法(思维导图)形式展示散文的形与神的内容。(提示:①可用一幅图展示,②可用两幅图展示——第一部分:1自然段至9自然段,第二部分:10自然段至17自然段)
淡之美
李国文
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自然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⑥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⑦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