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二、鹏之徙于南冥》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孔子和庄子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人们称“现世承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为圣人,称“逍遥出世,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庄子为神人,他们两个似乎天生就是一对反义词。一个积极、一个消极,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仁人志士、一个山野隐士,一个拯救、一个逍遥,很明显庄子的形象是消极避世的,甚至是厌世弃世的。
庄子何许人也?最可信的一个描述者应该是司马迁。
《史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皆空语无事实。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
《庄子·天下篇》中“庄周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恣纵而不戃 。”
在司马迁的眼里,庄子不过就是个会讲寓言故事的人,不过,这个人讲故事也不好好讲,讲得离奇古怪,不着调,没人器重他。他自己也说自己胡说八道,而且心态好,一点也不心慌。
庄子的故事,讲得究竟怎样?
张宗子先生在他的《书时光》里有一段这样的话,虽然不是说庄子的,但观点极为独特恰切。“最伟大的小说都是寓言。人的本质可能是神圣,可能是牛鬼,可能是虫兽,可能是木石,一切皆有可能,只除却人自身。人作为人的时候,我们难以看明白。人作为妖异的时候,我们反倒看清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神话寓言,说穿了就是对人某一方面之本性的突出强调和夸张。”
课文分析。
庄子就是一个很会讲寓言故事的人,而且各个伟大深刻。在庄子的那些夸张的故事里,堪称经典的应该算是《逍遥游》。
故事的开头就好一幅神奇壮观的景象,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大鱼,这条鱼有多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能想象出这条鱼的样子吗?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最神奇的是这条鱼摇身一变,变成了大鹏,鹏的背,又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这是一幅何其雄奇,何其惊骇世人的图画,不过,徜徉于这幅壮美之境之余,我不禁产生一个疑惑,这条大鱼本来在广阔深邃的北海悠游自在,干嘛要化而为鸟,还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上去,多辛苦啊!为什么鲲要化成鹏?
鲲之所以要化,当然是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处境。按照古代阴阳方位观念,常把北方说成阴,水北更是阴冷沉滞的代表。北冥有鱼,一条那么非比寻常的大鱼生活在一个这样阴冷沉滞的北海中。
在北冥为鲲的时候,它看到的是阴暗,嗅到的是腥臊,感到的是寒冷,触到的是沉滞;一旦飞到了九万里的高空,眼界就完全不同了,鹏看到了……
当然希望改变命运!那去哪里好呢?南冥好啊——明朗阳光的南天。于是它看到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一旦飞到了九万里之上的高空,鲲鹏的眼界完全不同了,它看到了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鼓荡着云气氤氲,看到了天的颜色并不像在水下时看到的“苍苍”,还可以远眺那个遥远的清澈美丽的南冥天池,它看到了一个在水底时绝不能看到的全新广阔的天水合一的世界!
鲲必须化,它的“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外形,改变了自己的境遇,更改变了眼界和境界。
鲲鹏的“化”就是一种境界的提升,从现实中超拔而起,重新开辟一个飞扬活跃的精神境界!这恐怕就是一种精神的突围!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有过改变自己,改变境遇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却依然固守原地,毫无转机?怎么鲲就能够化而为鸟,一飞冲天呢?它靠的是什么?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它靠两点:大水和大风。没有广阔无垠的北海,则无所养大鲲;无六月大风的承负,鹏必然到不了南冥。而且大风不是随时都有的,只有六月息才能让它“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抓不住适当的时机,一样也飞不上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而薄发。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的“约”和“薄”并不是少的意思,而是深蓄厚养,然后等待时机,喷薄而发。
所以说,要实现境界的提升首要的条件就是深蓄厚养。厚积之鹏,待时而动,大圣之道啊!庄子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一飞冲天,必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
不过,故事还没有讲完,如此伟大的鲲鹏竟然会被蜩与学鸠嘲笑,这是怎么回事?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它俩怎敢嘲笑大鹏?不过,庄子也不是好惹的,马上用一句“之二虫又何知?”(你们两个小东西懂啥?)予以强力回击。我们都可以看到庄子那满脸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表情了!不但瞧不起它们,而且还给它们定性,叫“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我觉得就是庄子你不对了。这小和大,长和短本来就是相对的,你大鹏够大,会变形,了不起,我就一小学鸠,这可是天生的啊,包括后面的朝菌蟪蛄,已经够可怜的了,寿命本来就短,不知晦朔,不知春秋,你不但不同情我,还编个故事嘲讽我们,这也太不厚道了!而且,不是庄子自己说,要顺应天性,最好“各适其所适,各安其所安,各尽其性,各得其所”吗?为什么你偏偏说小的不如大的,长的不如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