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人教版选修 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教2003课标版《第一节捕捉“动情点”》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文化理解与传承:古今中外,动人心弦的各种情感必有相通之处,激起我们共鸣的那些,就成了经典。重点培养对“动情”、“动情点”的概念理解。

如何捕捉“动情点”,营造蓄势成“泪点”。学情及授课内容

概要 高二学生,不再懵懂,对文学大师歆羡之余也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像大师那样写出“动情”的人和事来。“捕捉动情点”正是立足于学生渴望深度写作这一认识规律而设置的一节内容,从学会熟练地叙事到写出情感的共鸣,再到写出理性的思考,是认识的深化,也是思维的飞跃,但这种飞跃不是一蹴而就的,具体操作方面,课本与“动情点”相匹配提出了“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方法,我认为其实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所以在此基础上,针对教材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同步”、“专题”和“能力”三个版块,引进学生看似熟悉却又不易操作的“蓄势”概念,在内容上承接初中的阅读和写作,在方法上则力求给予学生思维的引领,创新的支架、操作的方法。教学方式、资源以讲授、讨论交流等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也适用一对一教学。其中,“同步”和“专题”1课时,“能力”部分学生展示、师生点评2课时,共计3课时。一对一教学建议按照授课类型拆分成“同步”、“专题”和“能力”3个课时。资源方面运用一体机、交互式白板等多媒体教学效果更加。

【关键词】动情点 泪点 横断面 纵断面

(如何感受生活中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

阅读《冬天》(见教材P.44)说说作者的“动情点”是什么?

【点拨】

◇家里的冬天,父亲带领我们哥仨围着洋炉子吃豆腐。(感受亲情)

◇杭州的冬天,和朋友一起泛舟西湖。(感受友谊)

◇台州的冬天,和妻儿共享家庭的春天。(感受天伦,怀念妻子)

【概念】什么叫做“动情点”?

【点拨】动情点指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动情点可能是几块嫩而滑的豆腐,可能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也可能是曾经陪伴我们的亲人。它们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这些“触动”、“牵动”或者“引发”你的东西就是动情点。“动情点”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泪点”,“泪点”是“动情点”的高潮。

【概念】什么叫生活的“横断面”、“纵断面”?有什么作用?( 详见P43知识导引:第六段)

【点拨】截取生活中的片段,即“断面”,其中不同的地点构成“横断面”,不同的时间构成“纵断面”。“横断面”和“纵断面”往往交叉利用,能够更好地捕捉“动情点”。如朱自清的《冬天》,作者以时间为序,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是先和大家庭生活在一起,然后在学习或工作拥有宝贵的友情,然后在某一个地方寻找到真挚的爱情,然后也体会到当年父母之于自己的那分爱,因为自己也为人父母了。生活就是这样,有爱就有温暖,藏在温暖背后的爱就是作者的动情之本。作者正是善于感受生活,调动记忆,选取了生活中的片段,即“横断面”,巧妙安排素材,按照人生的逻辑顺序,巧用“纵断面”。这样,作者完美地抓住并演绎了“动情点”——温暖。

(温故知新!)

【提问】初中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背影》,作者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得流泪,你还记得流泪的细节吗?

【点拨】《背影》描写过两次流泪: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还有一次: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讨论】初中我们学过郑振铎的《猫》,哪只猫的结局让作者感到最伤心,为什么?

【点拨】第三只。因为“我”以及家人的偏见,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以猫喻人,弱小者总是遭受不公平,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类需要完善自我,善待生命。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自责,更加难过,也更加伤心。

【关键词】蓄势 顺势 逆势 铺垫 障碍

(课堂必记!)

【蓄势】“蓄势”,是指泪点出现之前,作者层层铺垫,不断积累和触发动情点的过程。蓄势如同水闸里的水:先不断抬高水位,等到时机成熟后突然放开闸门,刹那间造成气势恢弘、奔腾千里、蔚为壮观的动情效果。